为持续深化全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意识,今年以来,我市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宣教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宣传,让分类知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逐步培育“人人知晓、人人践行”的绿色新风尚。
我市结合开学季、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紧扣季节特点、群众关切焦点与政策落实重点,精准策划实施“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持续普及分类知识、提升社会关注度,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潮流。
为提升宣传实效,我市“一月一主题”活动坚持打破单一宣讲模式,打造生活垃圾分类“静态+动态”立体传播体系。静态传播依托固定载体持续发力,在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设置固定宣传栏,开放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场馆供公众参观体验,形成常态化信息传递窗口;动态传播以互动形式增强参与感,设置临时“绿色宣传驿站”,现场开展咨询答疑、互动游戏、资料发放及智能回收设施投递体验等活动,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热情。“静动”结合,有效扩大了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覆盖率。
我市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投身宣传一线,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为垃圾分类注入“红色动力”。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主题升旗仪式、班会、手抄报、变废为宝作品展等形式,让中小学生掌握分类知识,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传导效应。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桶边督导”与入户宣传,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宣传成效。
常态化、精准化的主题宣传正悄然改变市民行为模式。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宣传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强化社会协同,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真正内化为市民的“好习惯”。
(甘甜 报道)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