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荆河见证了千年沧桑,也倒映出滕州城市建设的美丽蝶变。一条条城市路网畅通无阻,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机,一个个背街小巷旧貌变新颜,一处处公园美景如画……
城乡建设是城市发展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也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关切点。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着滕州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以城市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精致精美城市,为滕州城市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道路宽了,出行更顺畅
盛夏时节,在善国路、文昌路、北辛路等建设现场,摊铺机、压路机轰鸣,施工人员紧张有序赶抢工期,一幅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截至目前,14条道路提升项目方案设计及深化已全部完成,善国路、龙泉路、文昌路、荆河路、站前广场等9条道路提升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紧紧围绕打通断头路、丁字路,提升城市通行能力,重点实施了龙泉北路北延、新华北路北延、大地路等16条城市道路建设,新建改建道路24千米,完成投资6.4亿元。目前,善文街、南河滨路、大地路等6条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龙泉北路、墨子大道连接工程、鑫旺街中段等6条道路正按年度计划有序推进。
市住建局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为抓手,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陆续推进城区部分主要道路进行精细化改造升级,督导各项目狠抓工程质量,靠实安全责任,持续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定力,大干快干实干。同时,持续强化施工组织,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群众出行的影响,全速推进项目进度,争取让市民尽早受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延伸、改造,一条条城市“血脉”越来越通畅,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善国路通了比过去方便多了。”家住通盛小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提升改造后的善国路,主路面和两侧人行道焕然一新,实现了通行能力和道路形象“双提升”。
住房好了,人心更安宁
7月6日,记者在德馨花园施工项目现场看到,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施工景象,工人们头顶烈日忙碌在各自岗位上,争分夺秒加快施工,确保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德馨花园是我市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区域之一。老旧小区,一头连着民生幸福、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群众高度关注、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我市新华片区、城南片区、公园片区、安东片区、荆泉片区、善南片区等6个老旧片区改造工程已全部开工,共涉及41个小区,总投资约2.74亿元,改造面积约84.59万平方米,改造户数9117户。目前,已实施基础类化粪池抽污、雨污管网疏通更新、区间道路硬化、内外墙刮腻子、通讯管线规整等改造工作内容。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与人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市住建局以城市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实施张刘庄、梁场、冯河、小清河(前后洪)、孙庄二期、临湖片区等6个区域棚改项目,目前已启动3个项目。城镇原住户的居住品质大幅改善,新居民的归属感显著增强,在“住有优居”的民生保障方面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答卷。
传承文化,彰显城市之美
7月2日,在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和保护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趁晴好天气紧锣密鼓、抢抓工期,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滕州老城发展历史上的核心地段,占地9.39公顷,现居住人口3777人,是我市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今年,我市计划投资9000万元,完成书院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4公顷核心区的保护修复,重点实施包含西门里街、书院街、南门里街等主要街巷,以及王家祠堂、滕县池塘、粮所等历史建筑群,共涉及建筑950余处,改造建筑立面面积7.5万平方米,设计道路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管网改造长度1871米,预计年底竣工。
市住建局作为牵头抓总部门,科学组织,统筹督导参建各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计划今年9月份,完成对书院小学改造、书院街二巷、书院街道路及两侧商户改造工作。同时,西门里街、南门里街、书院街一巷两侧商户的改造工作依次顺延进行。
(李卉 李远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