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病虫发生基数、玉米种植方式及当前长势,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市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接近常年。其中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褐斑病、穗腐病等病害部分地块偏重发生,南方锈病有偏重流行风险。
一、预报依据
1.病虫基数
土传病害菌源积累量充足。滕州长期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土壤中镰刀菌等病原菌持续累积,增加了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的流行风险。南方锈病菌源迁移和迁飞性害虫的基数风险高,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率。
2.气候条件
高温多雨利于病害流行。2025年夏季预测高温多雨,尤其台风季可能带来强降雨,高温高湿环境将加速南方锈病、大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的扩散流行。干旱加剧虫害发生。若出现持续干旱,将促进蚜虫、叶螨、穗虫等喜旱性害虫的繁殖危害。若遭遇持续高温或强降雨,可能进一步加重病虫害发生程度。
3.种植制度与品种抗性
主栽品种抗性不足。滕州主栽玉米品种虽包含抗锈病品种,但整体对南方锈病、穗腐病等抗性仍显不足,感病品种比例较高。复合种植增加虫害风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利于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交叉危害。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部分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尤其利于粘虫集中产卵为害。
二、防治意见
1.玉米顶腐病:真菌性顶腐病(镰刀菌等引起)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唑醚·戊唑醇、苯甲·丙环唑、代森锰锌 + 甲霜灵等药剂。细菌性顶腐病(伴随流脓、臭味)可选用抗生素类药剂,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喹啉铜、氢氧化铜等铜制剂(需单独使用)。
2.玉米叶斑病(褐斑、大小斑病等):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加强田间中耕除草,涝后排水,散湿、降温,保持田间适宜小气候。化学防治可选用苯甲·丙环唑、甲基硫菌灵、嘧菌酯等药剂。
3.玉米锈病:喷施三唑酮、噻呋酰胺、戊唑醇、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丙环唑等药剂。主要抓住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未发病时喷药,降低菌源基数)和或发现橘黄色孢子堆立即用药。
4.玉米穗虫: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虫螨腈、甲维·虱螨脲、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药液重点喷花丝及果穗顶端,需在花丝蔫须前完成施药,防止幼虫钻入果穗。
5.玉米蚜虫: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或生物药剂苦参碱、球孢白僵菌等。
6.玉米叶螨:防治可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等单剂或虫螨腈+阿维菌素、乙螨唑+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等复配剂。
7.草地贪夜蛾:防治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虱螨脲、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茚虫威、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或短稳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