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政府机关 > 农业农村局

滕州市打造“两好两有”示范片区塑造乡村振兴新优势

时间:2024-11-13 来源:
近年来,滕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以村和片区为基本单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好看、好用”和“有体量、有品位”的“两好两有”标准,在全市16个涉农镇167个村创新打造8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和8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以下简称“两区”),探索出一条片区化建设、融合化发展、差异化推进、全域化覆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两区”建设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00余次,累计获得各类省级以上荣誉60余项。


坚持系统谋划
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发力的推进机制


立足市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整合多种资源,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构建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协同联动的“两区”建设推进机制。党建引领、组织联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与“两区”建设有机融合,全面优化调整16个示范片区的组织架构,组建联合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完善党支部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为示范片区各村抱团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全市16个片区共成立联合党组织27个,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形成了跨村成片区、连片促振兴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国企投入和农村集体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对列入市级创建名单的片区,每个片区补助1600万元;对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的片区,每个片区补助2000万元。强化国企责任担当,成立由滕州市文旅集团、信华集团、滕投集团等市属国企牵头的乡村振兴公司,真金白银投入“两区”建设,去年以来,示范片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3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8.8亿元。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始终把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两区”建设的根本标准,坚持从农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在进行决策、推进建设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两区”建设,推动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官桥镇“北辛之旅”片区小魏河湿地


挖掘资源禀赋

趟出片区带动、融合发展的滕州路径


坚持既“好看”又“有体量”,着力在塑形上下功夫,将地理相邻、资源相似、产业相通的村庄连片规划、一体建设,扮靓颜值刷新底色,探索形成了“两区”建设的滕州模式。打造景村融合、生态休闲型片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市域内乡村山水田园禀赋,将村庄建设与景点打造紧密结合起来,聚力创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片一风光”的示范片区。“微湖渔家”和“龙湖月色”片区,依托辖区微山湖湿地旅游资源和龙山龙湖自然风光,大力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培育“和美乡村+”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打造产村融合、产业带动型片区。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培育新业态,贯通“产加销”,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凫山菜乡”和“富美薯乡”片区,发挥“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品牌优势,以“自主创新”育好种质芯片,以“两薯一粮”推广高效种植,以“农超对接”打通销售渠道,提升产业创富质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秀美荆河”省级示范区,通过镇园区招商、盘活闲置土地新上项目、党支部领办种植合作社等,打造了一批村民家门口的就业工厂和联农共富工坊,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余人,人均月工资性收入4500元。打造文村融合、文化传承型片区。大力挖掘北辛文化、墨子鲁班文化、非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北辛之旅”和“古薛枫韵”片区,通过加强对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全力打造北辛省级遗址考古公园、薛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切实让历史文化资源留下来、活起来。“漷水琉香”片区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基因,将漷河生态、玻璃元素、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化融合布局,致力打造书香、麦香、菌香、果香、牧香、花香“六香四溢”新场景,构建了以文润村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龙阳镇“龙湖月色”片区“关中印象”美食街


聚力铸魂赋能

夯实强村富民、全面振兴的支撑保障


把“好用”和“有品位”作为“两区”建设可持续的“里子”,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加强机制创新、要素集成,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增强了内生发展动能。重塑农村人居环境。将片区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持分类施策、梯次创建,对510个清洁村庄薄弱村开展“六治行动”,对85个清洁村庄创优村开展“六化提升”,对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六美创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7万吨、畜禽养殖粪污1.6万吨,整治残垣断壁和盘活房屋175户。去年以来,累计建成“美丽庭院”4.3万户、农村清洁取暖5.8万户,改造农村户厕389户,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集中投放点1013处,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3个。蓬勃发展乡村产业。坚持“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理念,因地制宜、放大特色,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52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0.4%。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7个,培育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各类村级组织互动合作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持续稳定安宁,2个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弘扬善文化、创树新风尚为主要内容,探索“善文化进万家+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互融共建模式,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民书屋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


界河镇“富美薯乡”片区东曹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