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结果、当前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历年资料及春季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春马铃薯和春玉米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冬小麦病虫害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流行发生的概率较大。
一、小麦主要病虫害
1.小麦杂草预计发生面积72万亩次,发生程度4级。滕州市杂草草相的复杂化逐年加剧,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逐渐成为优势种群。部分地块,阿拉伯婆婆纳和野老鹳等也成为麦田主力军。禾阔混发的地块非常普遍,增加了防除难度,且防除效果较差。去年西岗镇、羊庄镇等出现了杂草未防除地块。
2.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预计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万亩次,发生程度2级;小麦叶锈病发生面积20万亩次,发生程度2级。我市小麦条锈病多发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传染源来自市外,发生流行受天气影响较大。针对小麦条锈病,要加大监测力度,坚持带药侦查,全面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消灭发病中心。如今年雨水较频繁,不排除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大流行风险。
3.小麦白粉病预计发生面积30万亩,发生程度3级。白粉病为我市小麦常发性病害,品种间差异较大,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偏重发生。4月份气候适宜(15~20℃和湿度大于70%)会造成病害偏重发生。
4.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次,发生程度1级。我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该病发生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每年都列为重点防控对象,需进行密切监测。
5.小麦茎基腐病 预计发生面积20万亩次,发生程度3级。2023年我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没有增加,但所有镇街均有分布,东部和南部乡镇偏重。2024年,其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会有所增加,部分地块重发。
6.小麦纹枯病预计发生面积30万亩次,发生程度2级。该病的发生、流行和危害主要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耕作制度、栽培措施和土壤类型等有关。
7.小麦蚜虫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次,发生程度3级。蚜虫是小麦种植管理中最受重视的一种虫害,每年都能得到较好地防控。
8.其他病虫害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预计发生面积0.5万亩次,发生程度1级;小麦吸浆虫预计发生面积0.5万亩次,发生程度1级;小麦地下害虫预计发生面积40万亩次,发生程度3级。
二、春马铃薯病虫草害
1.马铃薯晚疫病 预计发生面积6万亩次,发生程度2级。马铃薯晚疫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湿润的环境利于晚疫病病菌的侵染、流行,易短期内爆发流行,造成重大损失。我市春季马铃薯易发晚疫病,尤其是露地栽培时遇雨水天气易爆发。农户对该病的防控意识极高,措施到位,每年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比较稳定,未造成减产。
2.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预计发生面积5万亩次,发生程度3级。 我市常发细菌性病害为马铃薯黑胫病、青枯病等。尤其是春马铃薯黑胫病导致的死苗绝产现象仍时有发生。
3.地下害虫预计地老虎等马铃薯地下害虫发生面积30万亩次,发生程度3级;马铃薯蚜虫发生15万亩次,发生程度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