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提升公共服务 共建善城家园”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市滕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翟华栋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有成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杜建伟 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
主持人
赵羽萌 市委宣传部新闻工作室副主任


滕州市辖21个镇街,总人口176.5万,60岁及以上老人36.5万名。近年来,滕州市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打造“颐养福地·孝善滕州”服务品牌,先后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文旅康养强县、山东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连续两年斩获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莅临滕州调研,对我市养老经验予以高度认可。自被山东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以来,我市积极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动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一、密织网络,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矩阵
一是县级枢纽,打造智慧养老中枢。在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县级养老服务平台,集民政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查询、服务质量监督等功能于一体,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失能照护、紧急救援、供需对接、生活帮助与主动关怀等特色养老服务。二是镇街贯通,实现服务全域覆盖。在全市21个镇街全面设立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全覆盖目标,使之具备全托日托、服务转介、技能培训、居家上门、政策宣讲等多元功能。建设运营幸福食堂142处,惠及老年人10万余名。实施助餐管理设备建设项目,实现全市助餐服务机构结算系统全覆盖,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养老服务需求的、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三是居家深耕,推动服务精准落地。为172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2024年为全市110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服务,每月定期对全市2.3万名老人开展探访关爱活动。
二、精准供给,满足多元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深化体系,创新两层三级服务模式。不断深化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农村“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幸福院”两层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网格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对接到户。精准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将涵盖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急、助乐的“六助”服务分层分类延伸推送至4个街道、1900户家庭。同步建设500户家庭养老床位,为500户老人家庭配备护理床、紧急呼叫器、防滑扶手等专业设施,最终构建起具有滕州特色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切实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二是人才强基,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将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纳入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整体规划,累计为3000余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照护技能培训。举办2025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选派人员参加2025年枣庄市“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斩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三是设施提质,优化养老服务生态。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轮候制度;开展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工作;墨乡圣府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获评山东省民政厅智慧养老院称号;聚焦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制度落实等关键环节,对养老服构开展联合检查。通过“查隐患、促整改、强监管”的闭环管理,实现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
三、创新突破,激发银发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产业升级,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在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澳康老年公寓等开辟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通过记忆疗愈、思维训练、认知训练等专业活动,激发老人主动探索能力;推动龙河湾养老康复中心、山东海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养老机构康复器具租赁展区配建率100%,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高地。二是医养融合,创新服务协同机制。在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璞瑞伤骨医院等机构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等600张,认知障碍床位100张,安宁疗护床位30张,构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全链条服务体系。三是城乡统筹,促进养老均衡发展。精心组织“端午粽飘香·银龄享安康”2025年端午节和“十个一”为老服务活动,利用养老机构、幸福食堂等综合性服务阵地,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活动,惠及4万多位老年人,切实让老年人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政府的关怀,相关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中国老年报等平台刊发报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下一步,滕州市将继续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将滕州市打造成为现代养老宜居城市。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正全面推进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消费补贴项目,旨在通过精准化补贴,切实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护经济压力与事务负担,让养老保障既有政策刚性支撑更具民生温度。通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与推进,目前已发放1000余张消费券。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服务覆盖面、提升政策感知度,以更暖心的举措守护最美“夕阳红”。恳请广大市民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民政养老工作,共同见证滕州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记者:
翟局长刚刚提到了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市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都具备哪些功能?

翟华栋:城乡两层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是针对我市养老问题的“精准适配方案”,聚焦“分层供给、精准触达”的养老需求,城市以“街道综合性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构建三级网络,农村以“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幸福院”形成梯度覆盖,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叠加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再上新台阶。
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托、日托及长短期照护,涵盖住宿、清洁等生活照料,配备专业人员与康复训练、理疗设备,为慢性病、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护理与康复服务,还设置活动室、阅览室等,餐饮区按营养标准供餐并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街道中心提供居家上门、对下指导社区照料点连锁运营、养老护理培训、辅具租赁及医养结合服务,镇中心则重点保障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为社会老人提供托养服务,开展居家探视关爱、助洁助医。

大众网记者:

王有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实施对象为我市龙泉、荆河、善南、北辛4个街道中,约500户的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重点覆盖特殊困难老年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以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申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老年人身体能力等级评定应为中度失能、重度失能或完全失能;要具有滕州市户籍并在滕州市区域内长期居住,有相对固定的家庭住所,并对拟建床的住房拥有产权或长期使用权,且至少三年内未纳入拆迁改造规划。此前已进行适老化改造并具备相应功能的不重复改造。
上门照护养老服务范围为我市龙泉、荆河、善南、北辛4个街道的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要求服务对象户籍和居住地均在本市。已享受滕州市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不重复享受此服务。

滕州日报记者: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关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目前我市提升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请问接下来将从哪些维度继续推进?

王有成:下一步,滕州市将围绕“颐养福地·孝善滕州”养老服务品牌,以更高标准打造覆盖城乡、智慧便捷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推进老年幸福型城市建设。一是深化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中枢功能,每个镇街确保有1处标准化养老服务枢纽,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5%以上,打造认知障碍老年友好型社区1处、智慧养老院2处、认知障碍专区机构2家。二是聚焦多元需求,巩固城乡两层三级体系,探索“网格管家+N项服务”,完成适老化改造410户,为1000名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举办滕州市第四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三是推进“五床”综合联动。深化“医养+产业”融合发展,新增认知障碍照护等床位200张,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支持养老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培育3-5家具有影响力的连锁养老服务企业。四是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农村建立以幸福食堂为核心的“1+N”养老服务阵地,打造“政府补贴+社会捐赠+个人自付”的可持续运营机制,保障全市建设150家幸福食堂并持续化运营;城市深化“嵌入式养老”,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五是厚植孝善文化根基。深化“孝善滕州”文化建设,开展“十个一” “重阳敬老月”“老博会”等为老服务活动,让孝善文化融入老年人日常生活,构建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政府保障的孝善养老氛围,让老年人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感受精神关怀。

齐鲁晚报记者:
翟局长最后重点提到了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项目,不少市民应该会对此十分关心关注,能否为我们详细讲解一下项目的受众群体和申请流程?

杜建伟:补贴对象主要面向山东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无论户籍地址是否在山东,只要长期居住在山东、而且经评估为中度及以上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就可以参与这项补贴活动。同时,为了避免部分老年人重复享受补助,有三类老年人不能参加这次活动:一是正在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待遇的,二是正在享受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补助的,三是正在享受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服务的。
办理流程:1.打开“民政通”app或者微信搜索“民政通”小程序完成注册,登录成功后进入主页面。2.在主页面上找到并点击“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进入后,点击“我的”完善信息。如果是家属代办,需要提供代办人员信息和老年人信息。3.进入消费券领取页面后,切换成老人信息,如显示“暂未查询到您的评估结果”,请点击查看“附近评估机构”。4.选择离您最近的评估机构,点击“服务申请”按钮。5.依据系统提示后完成预约后,将有第三方评估工作人员与您取得联系,确认评估时间、地点。6.评估完成后,系统将为符合本次项目补贴条件的老人发放消费券。7.消费券领取成功后,点击“查询可用机构”,分为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机构。选择“社区养老机构”的,可以选择居家上门服务及其具体服务事项;选择“养老机构”服务的,可以在养老机构列表中选择具体机构,由机构工作人员帮助申请消费券。8.消费券核销。消费券核销由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每月核销。
8月21日,详细操作步骤已在“滕州民政”公众号和视频号发布,有需要的家庭可以搜索查看。同时,各养老机构均设有专人专项对接业务咨询,清晰讲解相关政策与办理流程。各镇街民政部门则通过在公开栏公示申请流程、安排人员入户宣讲的方式,让政策解读与流程指引更接地气、更易理解。我们诚挚呼吁,请各位通过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渠道转发项目信息,让身边符合条件的家庭知晓,助力政策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我们共同传递这份民生温暖,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关怀,让养老保障真正贴民心、有温度!

鲁网记者:
目前,我市农村家庭还是居家养老为主,很多在外务工的家庭,最担心的就是父母能否吃上“一顿热乎饭”。本次行动项目在推广助餐服务时,将如何服务好这类家庭的需求?比如,如何保证失能老人的餐食能稳定配送到家?

杜建伟:近年来,滕州市聚焦农村居家老人“吃饭难、做饭难”痛点,以及在外务工子女对父母“能否吃上热乎饭”的担忧,将幸福食堂建设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全力打造“小食堂”托起“大民生”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幸福食堂142处,构建起“镇域有中心、村级有站点”的助餐服务网络,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居家老人的用餐难题,也让在外务工家庭多了一份安心,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
为精准服务农村居家老人,尤其是保障失能、行动不便老人的餐食供应,滕州市推动幸福食堂探索差异化运营模式,确保服务“精准到点、稳定可靠”。如:滨湖镇包谷婆幸福食堂采用“中央厨房集中烹饪+村级站点统一配送”模式,配备专车为各村就餐点定时配送,确保各村老人都能按时吃上温度达标、品质统一的热乎饭;官桥镇倪楼村幸福食堂则针对失能、独居、高龄等行动不便老人,专门开通“爱心餐车”服务——由村干部、志愿者组成专业送餐队伍,配备专用餐车,根据老人需求提前统计、定制餐食,免费送餐上门。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出行取餐难”问题,更通过固定送餐时间、专人对接,保障了失能老人餐食配送的稳定性与及时性。送餐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查看家中用水用电安全,既解决了“吃饭难”,又弥补了“照护空当”。
下一步,滕州市将继续以农村居家老人需求为导向,深化幸福食堂建设与服务优化,优化现有配送流程与服务标准,持续提升餐食配送的稳定性和精准度。最终,我们将逐步把“配餐助餐”服务覆盖到全市所有有需求的农村居家老人,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有温度、可信赖的“幸福载体”,让农村老人吃得安心、在外子女笑得放心。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