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基层实践案例】
滕州市民政局以提升困境儿童保障水平为着力点,联动高校力量与社会组织,于暑期开展了深度关爱行动。以下呈现一则聚焦多重困境儿童帮扶的实践案例,展现基层民政与多元社会力量如何协同发力,切实解决儿童成长难题。
滕州:多方聚力为困境儿童点亮生活与心灵之窗
【基本情况】
9岁男孩小硕(化名)生活在一个承受重负的家庭:父母双方均为精神残疾患者,弟弟妹妹存在智力障碍。家中环境长期疏于整理,杂物堆积如山。小硕在校学习成绩中等,却因家境贫寒被同学恶意起外号“穷鬼”,心灵蒙上阴影。滕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在排查中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火速制定帮扶方案。
【服务措施】
1.环境焕新,行动传递温暖关怀:市民政局立即联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小红枣”公益志愿服务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小硕家中开展“环境革命”。志愿者们挥汗如雨,搬运清理堆积的废弃物,“一车车垃圾往外运”,经过彻底打扫,原本杂乱昏暗的家变得整洁明亮,焕然一新。清洁过程中,志愿者主动陪伴小硕聊天,倾听他的烦恼与小小愿望,初步建立信任桥梁。
2.心灵守护,专业力量及时介入:针对小硕在校遭受言语欺凌产生的心理创伤,民政局第一时间链接专业资源,引入暖阳社工团队为其提供心理关爱服务。社工运用专业方法疏导小硕的负面情绪,帮助他理解家庭状况并非其错,重建自尊自信。市民政局和社工还为其送上崭新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用实物关怀传递社会支持。
3.未来可期,居家改造规划长远:帮扶团队观察到小硕家中缺乏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严重制约其学业发展。为此,滕州市民政局积极谋划下一步行动,计划联合滕州市慈善总会启动“困境儿童居家学习空间改造工程”,优先为小硕这样的孩子打造一个功能完备、明亮整洁的学习角,从根本上改善其成长环境。
【典型意义】
小硕的案例深刻表明,对陷入多重困境(环境、监护、经济、心理)儿童的帮扶,必须采取“环境改善+心理支持+发展保障”的综合介入模式。滕州市民政局反应迅速,有效发挥了枢纽作用:一方面精准链接高校志愿者资源,解决燃眉之急的环境卫生问题;另一方面依托专业社工力量,及时抚平儿童心理创伤。更关键的是着眼长远发展需求,联动慈善力量启动居家改造计划。这充分体现了“民政牵头、专业支撑、社会参与、慈善助力”的多元共治机制在基层儿童关爱服务中的强大生命力,为困境儿童点亮了生活与心灵之窗,铺就了更有希望的成长之路。
编辑 | 张怀升
责编 | 王新艳
校对 | 刘 浩 赵恒飞 胡乐同
校审 | 王有成
终审 | 翟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