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初始,滕州市民政局联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将关爱化作汗水与行动,深入困境儿童家庭。一群身着醒目橘黄色服装的年轻身影,用双手为一名身处特殊困境的9岁男孩小硕(化名)擦亮了生活的希望。
在滕州一处简陋的居所里,跃动的橘黄成为最温暖的颜色。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挥汗如雨,一车车陈年垃圾被清运出门,积尘的角落重现洁净,杂乱的物品被仔细归置。几个小时的奋战后,这个曾因无力打扫而显得破败的家,终于窗明几净,焕然一新。身着橘黄马甲的志愿者们,不仅在劳动间隙围坐在小硕身旁倾听心事,更用温暖的话语为他搭建起信任的桥梁。
小硕的困境令人揪心:父母均罹患精神残疾,弟弟妹妹存在智力障碍,一家生计仅靠微薄补贴艰难维系。生活的重压不仅体现在家徒四壁的环境,更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灵——在学校,小硕因家境饱受“穷鬼”外号的欺凌。当这一情况通过走访了解后滕州市民政局,专业的关爱火速启动。立即联动“暖阳社工”介入,为小硕提供心理疏导,抚平校园冷语带来的伤痕,并为他送上崭新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清洁行动只是起点,我们关注的是孩子长远的发展需求。” 滕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强调。在焕然一新的屋内,小硕仍缺少一方安静学习的天地。为此,民政局已着手联合滕州市慈善总会,筹划启动专门的居家环境改造工程,计划为孩子量身打造一个配备书桌、书架的安全学习空间,让知识的光芒真正照进这个孩子的未来。
从橘黄身影挥汗如雨的清洁劳动,到细致入微的心灵呵护,再到正在擘画的学习空间改造,滕州民政部门、高校志愿者与专业社工机构正编织起一张有温度、有力度的守护网。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困境儿童家庭的帮扶,更是对“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民生承诺的生动践行。当书桌在小硕家中立起的那一刻,改变的将不只是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孩子看待世界的目光和拥抱未来的可能。
编辑 | 张怀升
责编 | 王新燕
校对 | 刘 浩 赵恒飞 胡乐同
校审 | 王有成
终审 | 翟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