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至14日,民政部评估组来滕开展“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中期评估。此次评估由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指导,组建了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祝玉红、民政职业大学副教授鄢勇兵为核心的专家组,山东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孙鸣宇及枣庄市、滕州市相关领导全程参与,活动期间评估组通过座谈会、资料查阅、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检验滕州市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座谈会上,滕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华栋汇报了试点工作进展,市民政局自被确定为“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以来,制定了《滕州市民政局 滕州市财政局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围绕实现困境儿童“六有”目标,探索完善适应儿童发展需求的关爱服务机制,增强关爱服务针对性、专业性、可及性、有效性,全力推动全市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市现有困境儿童1286名(含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655.66万元。创新打造“荷娃之家”“龙山快乐成长营”等关爱阵地11个,开展公益活动280余场,覆盖儿童超千人次,构建起“政府主导+专业介入+社会参与”的服务网络。同时借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项目试点优势,使用“护童成长”个案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强制报告”和“发现报告”机制,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和儿童需求,划分风险等级动态跟进服务,对202名高风险儿童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祝玉红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滕州市将政策资源与社会力量深度结合,形成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实践样本。尤其是‘荷娃之家’通过非遗文化赋能困境儿童成长,不仅解决了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激活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这种模式值得在同类地区推广。”
山东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孙鸣宇对滕州试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滕州以‘政策兜底+服务提质’双轨并进,实现了困境儿童保障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跨越。特别是动态监测机制与‘强制报告’制度的结合,为风险儿童构建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闭环体系,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智慧。”
民政职业大学鄢勇兵副教授在总结会上提出建议:“滕州经验已具备标准化推广的基础,未来需强化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通过‘护童成长’信息系统动态追踪儿童需求,同时加强对基层社工的督导培训,确保服务可持续、有温度。”
翟华栋局长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深化‘儿童优先’理念,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每一份关爱精准抵达,为困境儿童撑起希望的蓝天。”
座谈结束后评估组实地走访了东郭镇“荷娃”之家、龙山快乐成长营、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等项目示范点。
民政职业大学副教授鄢勇兵,在现场调研时表示:“‘民政主导、社会参与、文化赋能’的模式,有效弥补了基层儿童服务的专业短板。特别是志愿者从‘心理赋能到技能培养’的进阶机制,为困境儿童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
祝玉红教授在考察后强调:“滕州试点项目以系统化思维整合多方资源,从生活兜底、教育赋能到文化浸润,构建了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这种‘政策精准落地+社会力量协同+儿童需求导向’的实践,不仅解决了困境儿童的现实困难,更通过非遗传承、劳动教育等特色项目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希望滕州民政继续深化资源整合,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将‘滕州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全国样板。”
下一步,滕州市民政局计划引入4家专业机构,组建26人专职社工团队,打造“生活照料+教育赋能”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举措,形成困境儿童关爱合力,实现儿童关爱服务“无缝衔接”。
编辑 | 张怀升
责编 | 王新艳
校对 | 刘 浩 赵恒飞 胡乐同
校审 | 王有成
终审 | 翟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