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被确定为“护童成长”项目试点,在项目专职社工进行个案服务过程中,16岁的少女可可成为了社工的服务对象。四年前,在她12岁时,家庭遭受重创,父亲因意外事故离世,家庭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此后,生活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了可可母亲的肩上,家庭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和母亲打零工艰难维持家庭生计。可可自身身体欠佳,走路摇晃,言语表达也不够清晰流畅,这给她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都带来了显著阻碍,造成自卑情绪。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可可,自我认知严重偏差,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毫无价值可言。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交流时存在严重障碍,没有朋友,对家庭和社会的融入充满恐惧与抵触。可可的痛苦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内心深处的极度绝望与无助,逐渐养成了用小刀割腕的自残行为,身体上新旧伤痕交织。
为解决可可的自卑情绪,走出情感困境,专职社工每周安排一次一对一的面谈,运用专注倾听、情感映照、自我袒露等专业技巧,与可可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并逐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充分激发她内在的成长动力和改变潜能,让她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蜕变。
同时引导母亲认识到家庭环境和亲子互动对可可心理成长的关键影响。帮助母亲调整教育方式和沟通方法,比如鼓励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可可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共同参与一些亲子活动,如一起种植花草、观看电影等,以此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心理破茧成蝶,社交绽放华彩。经过半年的精心干预与关爱服务,如今的可可,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社交技能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从曾经那个孤僻、内向的女孩转变为一个开朗、自信的社交小能手,脸上,再也看不到茫然的目光和一切都无所谓的神态,取而代之的是浑身上下洋溢的青春的风采,成为困境儿童成功逆袭的典范。
编辑 | 张怀升
责编 | 王新艳
校对 | 刘 浩 赵恒飞 胡乐同
校审 | 王有成
终审 | 翟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