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政府机关 > 民政局

【善城善名(八)】地名记忆 —— “古善国”之滕文公

时间:2024-10-22 来源:区划地名办公室

编者按滕文公慧眼识孟子,亚圣则在古滕国实现儒家经典思想的实践,正是这种双向奔赴,成就了“善政”、“善治”、“善名”的优秀传统文化。

说起古善国,就不得不提滕文公。

翻看史籍,滕国诸君,世系名谥可谱者不多,《滕县志》载:“滕世家可谱者十余世。”《史记·陈杞世家》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一个“绝长补短方五十里”,小国,不足以论,致使滕国世系湮灭于浩瀚的历长河之中。

滕文公,姬姓,名弘(或宏),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为战国时滕国国君,是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古纪世本》载:“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孟子》赵岐注:“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

滕文公于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继承国君之位。因崇尚孟子之学,因此在《孟子》里留下较多记载。

孟子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主张不依靠任何大国,自强不息,“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孟子在此提出了他的“仁政”学说,也就是所谓的“王道治国”,“民事不可缓也”。国君爱护百姓,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正如《孟子·梁惠王》所载:“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滕文公完全依照孟子这个主张,以区区五十里之地,在战国七雄争霸的境况下,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把滕小国变成了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之国,因而被孟子誉为“善国”而千秋传颂。

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首次便是与当时为世子的滕文公提出的。张岱《四书遇》中说:“一部《孟子》,无一句不是道性善,却于滕世子一句提宗,如震霆破睡,摘衣珠以货贫,唤醒千古生人面目”,作为“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一书的影响,在古代为教科书的年代自不必言说,时至今天孟子的“性善论”、“保民而王”、“制民之产”、“仁政爱民”的思想仍为当代人所推崇,而善国之君滕文公的美誉千秋流传,独树一帜。

现今位于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的文公台(内有滕文公塑像),滕州城区“善国路”、“善国牌坊”等地名古迹,也都同纪念滕文公有关。

(文章参考:何锡涛《滕州与善文化》,编辑:岳涛)

(声明:本栏目为政府公益宣传,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0632-5825059,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