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东辛庄村石板房古村落位于滕州市羊庄镇驻地东南6.9公里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现存石板房约86间,石木村寨门1个,古炮楼3座等遗迹。据清康熙三十三年修《刘氏家谱》记载,其先人于清康熙初年迁入,依亲定居,故称为亲庄。随着时间的变迁,后演变为辛庄,清末称上辛庄,1982年更名为东辛庄,现居住人口669人。2014年11月,东辛庄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东辛庄村列入了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全省共有5地市的17个中国传统村落上榜,该村是枣庄市唯一入选的传统村落;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东辛庄村为2022年山东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该古村落大部分建筑仍保留原有古建筑面貌,迁入后,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石板房居住。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高2至5米,以茅草或石板盖顶。此类房屋冬暖夏凉,温度宜人。
走进古村落,沿着石板路,可以看到古院落人工细砌的石头墙,院内摆放着石碾、石囤、石桌、石凳、石灶、石槽,以及炮楼上精细雕刻的石水流子。
村内有清朝的古寨门、魏振申旧居,民国的刘氏旧居、刘兆溪旧居等,还建有反映民国时期大劫难的“刘门悲冢”,占地面积约2350平方米,据记载,因刘氏当时得罪了“马子”(土匪),“马子”为了报复,屠杀村民80余人,连3岁的幼儿都未放过,后人为了缅怀因而在解放后筹资修建“刘门悲冢”纪念碑。
东辛庄村最具代表性的民俗就是刘绪芝老人的根雕手艺,从清代至今,代代相传,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整的风格,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其工艺类型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羊庄镇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分期分类有重点的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正确处理了古村落开发保护与民生、生态的关系,从“古、活、和”三方面入手,完善村庄规划,尊重传统风貌,保留生态聚落。努力让老百姓成为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支持者和受益者。
编辑 | 郭士雨(羊庄镇信息调研员)
责编 | 张 强(羊庄镇民政事务岗主管)
校对 | 刘 浩 赵恒飞 胡乐同
校审 | 王有成
终审 | 翟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