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河,又名城河,古称南梁水,于“县之东北,平泽出泉若轮焉,发源成川,西南流,分为二水”《汉书•地理志》。明天启七年(1621年),县令李珣在洪村筑石坝拦北支,底部只留三孔水口引水入城壕,坝体坚固,有“铁邦钢底坝子口”之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漷水入南梁。据道光滕县志载《漷水入荆议》记,漷水“西五里旧有荆泉,水势腾涌,自乾隆十二年,居民于漷水转流处疏渠灌田,值山水暴涨,西抵荆河,始特寻丈,今则二百丈,全势入荆”。史称“漷水夺荆”。自此,南梁水从前坞沟村南,承接了漷水的上游。漷水入南梁,造成下游泛滥分流,并在东滕城村东冲成新河,流入泉上村北洼地,和旧河平行西南流,后渐成主河,下游汇漷水入昭阳湖,自此形成近代的城河。
城河源出邹城市凤凰山,南流注岩马水库,经滕州市东郭镇陶庄村东入境,沿滕州市、山亭区边界西南行,穿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公路,过城区东,向西南越京沪铁路,经滕国故城,在西岗镇北满庄村西纳漷河,西南流,称城漷河,于西岗镇甘桥村西南出境,至微山县欢城镇时王口村入昭阳湖(微山湖,又称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相连湖的总称,因微山湖面积比他三湖较大,习惯上称微山湖)。河流全长81公里,滕州境内42.7公里,流经东郭、东沙河、龙泉、荆河等9个镇街,辛绪、前梁、前洪、丁堂等60个行政村居。其中城河642.4平方公里,滕州市依城河而兴,称之为“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