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水务发展集团紧扣“强工兴产 项目突破”战略目标,以“三抓三提升”为抓手,从简单的要素保障向综合服务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供排水业务协同发展、一体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抓水源要素保障,全面提升配置能力。深入贯彻市委“1523”工作思路,聚焦我市生活供水和工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前瞻性布局,数字化赋能,做强供排水服务的基础支撑。以供需矛盾为切入点。紧盯新上企业用水需求,通过对全市20余家重点用水企业近百次走访摸底,精准了解我市重点项目规划,编制了工业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先后10余次赴省水利厅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成功争取8981万方/年的南水北调用水指标,是淮委批复的最大单体取水许可证,为我市新增取水指标1981万方/年,有效解决了我市新上项目无用水指标的瓶颈问题。以硬指标为落脚点。严格落实新出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投资2400余万元应急实施了水质提升工程,有效解决地下水源硝酸盐超标问题。建成启用了“滕州市供排水智慧平台”,构建了从源水、制水、供水、排水、用户等全业务流程的综合监管和供排水一张图管理,实现了对供排水情况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高效调度,达到了压减供水成本、提升监管能力、保障水质安全的目的。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针对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单一水源问题,投资建设了园区保安全供水工程,为园区新增供水能力8万方/日,实现了多路径、多水源的供给保障。谋划实施了马河水库、户主水库、户主东水库等三座水库增容工程,新增兴利库容1700余万方。积极争取水库供水特许经营项目,成功拿到马河、户主、户主东、虎山等四座水库30年期的供水特许经营权,实现了全市生活、工业水源的联调联通,有效缓解了我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需矛盾。
抓供排水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精准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高频”涉水业务,充分发挥供排水专营单位的行业优势,小切口入手,微改革破题,用真招实招回应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以资源整合为驱动。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引领供排水一体化流程再造,建成启用了滕州市水务发展集团综合服务大厅,开通了供水、排水一体化服务窗口。全面推广“001+1前置服务模式”(即0跑腿、0费用、1小时回复办结、群众诉求和问题1次性办好),每项涉水业务只需用户提出需求,由“客户管家”提供预约上门、帮办代办、协助申请、送达合同等精准、贴心的“托管式”服务,让用户省时、省心、省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通过上门解读政策、上门宣讲知识、上门解决问题、上门跟踪服务等方式,全面提升涉水业务服务水平,打通企业发展、群众需求的“堵点”“难点”,解决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区)、滕发科技产业园、枣庄工程技师学院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山东腾达特种钢丝科技有限公司、大坞镇精细化工园区等多处全市重点项目涉水问题,真正做到了“主动办”“源头治”,获得企业和用户的大力好评。
抓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党建引领,把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一体贯通、一体推进,创新开展了党员干部“明职责、强担当、知敬畏、存戒惧”日工作提醒承诺践诺公示活动,将每名干部工作职责和每天工作内容制成上墙版面,形成党员干部“亮出职责、公开承诺、示范带头、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强化督查问责,以“枣解决·枣满意”、“12345市长热线”等平台为依托,对反馈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谈话提醒30余人次,批评教育5人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加强跟踪问效,积极开展“问需于企”活动,对企业用水现状、用水满意度及用水需求进行调研,通过现场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近距离了解用水企业诉求,认真倾听用户意见,真正做到问需于企“面对面”,精准服务“实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