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镇为实现防汛工作由“被动应对”到“主动智控”的跨越升级,围绕“系统化、智能化、实战化”目标,创新构建“空地人机”四位一体防汛应急体系,为守护区域防洪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一、智慧赋“能”,数字中枢构建全域防线
一是慧眼识险全域感知。投资600万元建成智慧防汛应急指挥中心,融合GIS系统与视频监控,将全镇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水利设施等要素进行数字化呈现,实时掌握水位变化、堤坝稳定性等宏观防汛态势。“14处高点+5处低点”智能设备全域布控,无人机热成像巡查、电子围栏AI告警实时捕捉水位涨落、堤坝渗漏、人员聚集等异常情况,水域边界监测预警准确率超98%,极大提升了防汛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电脑决策精准调度。镇防汛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平台“乡村之窗”整合镇村地理信息、人口分布、网格员管理、环境监测等多维数据,直观呈现境内8条大小河道、易涝区及避灾场所等关键信息,物资调配效率提升40%。“告警管理”构建多维度智能体系,数据超限即通过短信、APP等多渠道分级预警,自动生成处置工单,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处置效率提升50%。
三是智巡防控高效联动。指挥中心平台创新设置“一键巡河”模式,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动巡查,高清扫描与热成像技术协同识别水面漂浮物、河道拥堵及各类堤坝隐患,巡河效率提升3倍以上。“防汛应急”系统实时对接水务、气象数据,精准设置遇险一键启动预案,联动调度队伍物资,同步接入最新天气预报、水情预测数据,智能匹配最优处置方案。
二、硬核聚“力”,立体保障锻造防汛尖兵
一是硬核储备闻汛即动。镇防汛应急指挥中心科学构建“3库9点”物资布局,储备通信、救援、生活保障等56类防汛抢险物资。所有物资严格对标防汛应急标准,实施模块化分类存储,利用信息化平台动态管控出入库与维护,确保“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
二是硬核队伍全域响应。全镇构建起“镇-村-网格”三级联防体系。专业尖刀闻汛即动,由机关干部、退役军人和专业救援人员等组成60人应急突击队,24小时保持“装备上车、人员在岗”状态;基层网格全域覆盖,72个村居800人分队依托“人熟地熟”优势,成为风险“吹哨人”和转移“护航者”,让防汛应急响应延伸到“最后一米”。
三是硬核协同区域联防。围绕“镇-总支-村居”三级联动体系,指挥中心创设了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各层级指令直达模式。在模拟城郭河滞洪区险情演练中,系统自动启动防汛应急预案,10分钟内完成群众转移路线规划、安置点资源调配与应急队伍集结,较传统防汛应急模式响应速度提升60%。同时,与周边乡镇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实现流域内及周边雨情、水情、汛情等各类数据实时共享。
三、多维增“效”,强基赋能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畅通“全域”智防脉络。依托防汛应急指挥中心布设的386处天眼、1000余处监控点位,投资20余万元对所有河道进行全面清淤疏通升级加固,让天眼一览无余,水流畅通无阻,有效避免积水成患。同时,动用机械200多台,对河道内影响行洪的障碍物进行了清理,提升了河道泄洪能力。
二是优化“全图”防汛设施。依托“防汛一张图”平台,精准建立村居及周边河道、水体、沟渠防汛设施清单,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投资50余万元对镇域重点排涝区域配备的5个排灌站,清理了基坑淤泥、检修了机组、电气设备和看护用房等,确保了设备设施的全面优化。
三是打造“全能”治理体系。将智慧平台同步接入公安、环保等85个监控资源,形成协同监测体系,实现防汛应急与乡村治理、安全生产等场景的动态智控全覆盖。创新建立“AI+N个基层治理应用场景”模式,将AI算法延伸至城市管理、国土监测等领域,智能识别占道经营、土地违建等问题响应效率提升40%,显著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实现多领域“数据共享、一网统管”,切实将防汛应急安全屏障转化为经济发展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