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善文化”建设核心,推动家校社协同治理理念落地生根,11月19日,善南街道“校家社共育传‘善’韵 垃圾分类‘益’起行”“万人志愿者”活动在清华园社区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善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清华园小学、清华园社区及环卫所联合主办,创新采用“实践育人+志愿服务”双驱模式,将垃圾分类知识精准送进社区、深度融入家庭,为文明社区创建注入“善”的活力与温度。

活动精心组建“善小娃+社区红”联合志愿服务队,创新推行“1名教师+5名学生+3名社区志愿者+1名督导员”的“1531”协作机制,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确保服务过程高效协同。筹备阶段,工作人员提前备齐备足分类清晰的垃圾袋、垃圾夹、防护手套等实操工具,精心设计印制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从硬件保障到内容输出,为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坚实基础。


启动仪式上,善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阐述“家校社共育助力垃圾分类”的深层意义——以孩童“小手”拉动家庭“大手”,让家校社三方“合力”凝聚成文明创建的强大“动力”。随后,学生代表紧扣“善言善行”核心理念,庄严宣读《垃圾分类志愿倡议书》,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号召居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践行,共同守护清洁家园。教师志愿者则开展细致岗前培训,围绕垃圾分类标准、投放操作规范及户外服务安全等要点逐一拆解,确保每一位志愿者都能“持证上岗”。


实践环节,各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前往居民楼前步道等责任区域开展实践活动。“善小娃” 们在教师和社区志愿者的陪同下,手持垃圾夹仔细捡拾散落在草丛、步道上的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垃圾桶中,同时主动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手册,用童言童语讲解 “剩菜剩饭属厨余垃圾”“废电池是有害垃圾” 等基础分类知识。社区志愿者则在一旁补充解读,结合居民日常生活场景举例说明,让分类知识更易理解、更易践行。不少居民驻足倾听,纷纷为孩子们的热心肠点赞,部分居民还主动加入捡拾队伍,与志愿者们一同参与垃圾分类实践,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此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环境的洁净度,更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深植群众心中,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良好成效。下一步,善南街道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善文化”建设,推动家校社协同治理常态化,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善言善行”融入社区治理方方面面,为创建文明、和谐、清洁的社区环境持续发力。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