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乡镇街道 > 善南街道

【中国城市报】山东省滕州市:“善”润全龄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时间:2025-11-12 来源:善南街道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中国城市报》(2025年11月10日 第 12 版)

      在滕州市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举办的首届社区文化节上,老年舞蹈队成员表演大扇舞。  

  鲁南名城滕州,这座曾以“善国”美誉载入史册的千年古城,如今正以“善文化”的创新实践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以“善文化”为魂,创新实施“双多”模式,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与“多层次服务覆盖”,构建起覆盖全年龄群体的“文化浸润生态圈”,让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深刻感受到“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以文化人

  涵育现代滕州文明新风

  依托“中华善城、现代滕州”的城市定位,滕州市全力打造“善文化+”文化社区品牌,以传承弘扬“善文化”为文化社区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善南街道善国贾苑社区将“善”作为社区文化标识,精心构筑“善家、善医、善商、善教、善养”的“五善”服务空间;龙泉街道荆泉北路社区围绕“荆诚善治”品牌,大力培育“诚善”文化;荆河街道清河社区契合社区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把“美善相乐”融入社区肌理,让“美善”成为居民共同的价值理念;还有“礼善”“友善”“德善”“仁善”等系列“善”主题文化社区品牌,构建起文化社区建设的区域文化标识矩阵,有力凝聚社区群众精神认同,带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以前社区给人的感觉只是办事场所,如今这里俨然成为居民的‘大家庭’。”龙泉街道滨江社区居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文化书院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滕州市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以文化书院建设为载体,聚焦居民文化需求,积极统筹各类可用场所,提升拓展文化阵地,融入墨子鲁班文化IP,匠心打造“墨子书院”文化书院品牌,因地制宜设置老年大学、青年夜校、家长学校、四点半课堂、网络学院、墨子学堂、鲁班工坊、阅伴新华文化书院等文化教育阵地,构建服务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多能多元文化阵地。同时,在阵地空间上,推行“一室多用、分时共享”模式,以“空间重塑”优化服务功能。在服务场景上,设计“文化客厅”式服务模式,温馨的场景让居民对“社区家”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目前,滕州市已在13个试点文化社区建设“墨子书院·樱花学苑”“墨子书院·孝善书院”“墨子书院·荆泉书院”等主题文化书院,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美德

  书写中华“善”城时代篇章

  只因一句“他们是我的家人”,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郭堌堆村村民杜传印便下定了决心,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妻子患病的兄妹19年,演绎了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

  1988年,杜传印与妻子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平淡幸福。然而天不遂人愿,接连而来的意外给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霾。婚后不久,杜传印妻子的哥哥和妹妹因生活变故受到刺激,先后患上精神疾病。杜传印重修了妻子老家的房屋并搬了过去,一边靠着雕刻的手艺谋生,一边精心照料病人:换着花样准备一日三餐,按时喂饭配药,毫无怨言清理大小便……最难的时候,住院的岳母、发病的哥哥妹妹、需要照料的儿女让杜传印夫妻俩焦头烂额。但即使再苦再累,他们都相互扶持坚持了下来。

  多年来,杜传印悉心照料着妻子患病兄妹的饮食起居,会定期带他们复查,也会耐心听他们倾诉,且总能第一时间读懂他们的混乱表达、安抚他们的情绪,逐渐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亲人。而杜传印的妻子在婚后便将杜传印的奶奶接到身边,一直照顾到老人家97岁去世。

  在村民眼中,杜传印一家始终和睦向善,两名患病亲属平日里衣着整洁、状态平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杜传印及家人的故事早已在周边传为佳话,他的无私守护道出了人间亲情的厚重,生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这也正是滕州市“善文化”孕育下,群众自主发扬传统美德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滕州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争做文明市民,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11人、山东好人113人(组)。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滕州市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荣誉正是滕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充分体现。

  惠民利民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

  “打起竹板响连天,文化惠民到身边。”今年8月,山东省级文化资源进社区系列活动之曲艺鉴赏课堂在滕州市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文化书院温馨开启,让居民们沉浸式感受了快板艺术的独特魅力。“居民需要什么就送什么”。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滕州市构建起政府主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体协调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工作机制,建立供需两张清单,强化对接协调,通过项目化运作、精准化配送,畅通“需求自下而上汇集、资源自上而下输送”的“双向奔赴”路径,让省市县三级文化资源畅达基层,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滕州市委宣传部开展的“善城润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文明实践活动,以专业力量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累计吸引4000余人次。目前,滕州市已建立省市县三级资源项目库,涉及50个部门64个项目,丰富了基层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同时,滕州市积极探索“能人带动+活动互动+项目推动+机制联动”的工作路径,凝聚社区居民参与文化社区建设,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构建能人梯队,深入挖掘居民中的文化达人、文艺骨干,培育各类“主理人”团队,牵头组建文化社团,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管理者”。例如,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培育“主理人”50余名,带动组建全年龄段交谊舞队、太极拳队等13个特色团队,较好带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创建的积极性。

      以活动为纽带,丰富“讲在社区、美在社区、乐在社区、礼在社区、爱在社区”的“五在社区”文明实践活动内容。龙泉街道滨江社区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趣味运动会、音乐节、百叟宴等群众性主题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实施“课程+项目”服务模式,聚焦“老中青幼”群体,在试点社区开设八段锦、书法、戏曲、非洲鼓等课程,以项目化精准服务,以品牌化引领示范,切实惠及全龄群体。今年以来,滕州市13个试点社区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群众超4万人次。

      从“善国”美誉到文明新城,从文化浸润到全龄共享,滕州市以“善”为笔,以民生为纸,在鲁南大地勾勒出一幅“老有颐养、少有所乐、壮有所为”的幸福长卷。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实践,不仅让“全龄友好”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更让“善文化”的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书写下温润厚重的“滕州答卷”。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