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乡镇街道 > 南沙河镇

吴庆华:26 载孝老爱亲,用坚守诠释人间真情

时间:2025-09-12 来源:

在南沙河镇冯西村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有一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女性,她叫吴庆华。26 年来,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无微不至的照顾,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家庭接连遭遇困境时,她像一棵坚韧的大树,为家人遮风挡雨,用最朴素的行动,把“为人子女、为人儿媳”的责任,活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间真情。

26年守护:以耐心暖“特殊”婆婆,深夜寻亲成日常

时光回溯到26年前,彼时吴庆华的大女儿刚满周岁,襁褓里的啼哭还萦绕在屋梁,一场意外变故却骤然打破了家庭的平静——她的婆婆被确诊为精神类疾病。从此,照顾婆婆的重担便落在了吴庆华的肩上。

照料精神类疾病患者,难就难在“无常”二字。婆婆时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更让人揪心的是,她常会在深夜无意识地走出家门。每当这时,无论夜色多深、天气多冷,吴庆华都会立刻叫醒家人,拿上手电,一同外出寻找。无数个深夜,冯西村的街巷间、田野边、村口老树下,都留下了他们一家人焦急寻找的身影。有时候,他们要在寒风中奔波数小时才能找到婆婆;有时候,找到时婆婆身上满是泥土和伤痕,吴庆华心疼不已,连忙上前安抚、清理。

26年的时光,足以让青丝染上白霜,足以让孩童长成栋梁,却从未磨减吴庆华对婆婆的悉心。每天清晨,她先帮婆婆穿衣、洗漱,再根据老人的口味做软烂可口的饭菜;闲暇时,她搬个小板凳坐在老人身边,哪怕只是重复家常话,也耐心陪伴。邻居们看在眼里,常对着吴庆华竖起大拇指:“26年如一日照顾患病的婆婆,这样的好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而吴庆华总是笑着摆手,语气朴实又坚定:“她是我的家人,照顾她,本就是我该做的。”

2023年多舛:以坚韧扛家庭“风雨”,病中仍念家人安

如果说26年照顾婆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那么2023年对吴庆华而言,便是一场接踵而至的“暴风雨”。厄运像缠人的藤蔓,一次次缠绕上这个本就不易的家庭,可她始终挺直脊梁,把所有艰难都扛了下来。

先是公公被查出患上了食管癌,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沉重的氛围中。为了给公公争取最好的治疗机会,吴庆华和丈夫朱绍滕四处打听,最终决定带公公去上海做手术。可疫情期间的医院有严格规定,全程只能有一人陪床。看看着病弱的老人、满脸焦灼的丈夫,吴庆华没有丝毫犹豫:“你们回去,我留下。” 就这样,照顾公公的担子落在了吴庆华的肩上,她独自一人在上海守在病床前细心照料。手术结束后,公公回到滕州接受后续治疗,每 21 天就要往返一次医院,雷打不动。无论刮风下雨,吴庆华从未缺席,始终寸步不离地陪在身边,帮老人排队、取药,轻声安抚他化疗时的不适。由于手术中切除了一段食管,医生反复叮嘱必须“少食多餐”,一天至少要吃六七顿。为了满足公公的饮食需求,吴庆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精心准备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饭菜,每一顿饭她都用心搭配,按时送到公公面前。

化疗的痛苦远超想象,公公常被恶心、食欲不振的副作用折磨,严重时连走路都摇摇晃晃。看着老人蜷缩在床上难受的模样,吴庆华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可她深知不能放弃治疗。每当公公因为难受而不想去化疗时,吴庆华都会坐在他身边,耐心地劝说:“爸,再坚持坚持,好好治疗就能好起来,您要是倒下了,我们一家人心里都不踏实啊。”她还会像哄孩子一样,跟老人聊以前的趣事,或者答应他治疗结束后带他去喜欢的地方转转,一点点驱散老人的消极念头,陪着他一次次走进医院的化疗室。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公公术后不久,吴庆华在镇里组织的“两癌筛查”中,被查出宫颈癌前病变。拿着诊断书的那一刻,她脑子一片空白:一边是需要精心照料的公婆,一边是自己亟待治疗的病情,两难的困境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但短暂的迷茫后,她很快稳住心神。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家人还在等着她。于是,她在本就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前往妇幼保健院做检查、做手术手术前一天,她还在厨房给公公准备第二天的饭菜;躺在病床上时,她最牵挂的还是家里:一遍遍给家人打电话,叮嘱“记得给妈换件干净衣服”“爸的药别忘按时吃”。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3年10月3日,吴庆华刚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处于虚弱状态,10月5日,弟弟急促的电话突然打来:“姐,不好了!咱爸脑出血了!”听到这个消息,吴庆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一边是自己尚未恢复的身体,一边是急需照顾的父亲,她急得眼泪直流,却又分身乏术。最终,她只能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给弟弟打了些钱,哽咽着对弟弟说:“弟弟,姐这边实在走不开,只能麻烦你和弟媳多费心照顾咱爸了,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说。”挂了电话后,吴庆华偷偷抹掉眼泪,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好起来,才能有更多精力去照顾家人。

言传身教:让孝亲美德代代传,家风如灯照人心

吴庆华的付出,丈夫朱绍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常跟邻里说:“我老婆对我爸妈,比对她自己爸妈还上心。能娶到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面对丈夫的称赞,吴庆华总是淡淡一笑:“哪有什么‘伟大’,不过是做了为人子女该做的事。”

这份“该做的事”,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在吴庆华的言传身教下,女儿和儿子从小就懂得“孝顺” 二字的分量。每到寒暑假,两个孩子都会主动接过照顾爷爷奶奶的担子:女儿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帮她梳头、剪指甲,陪她唠家常,哪怕奶奶有时答非所问,也耐心听着;儿子则每天帮爷爷按摩手臂和腿部,扶着老人在院子里慢慢走,还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给爷爷端水、递药。看着孩子们懂事的模样,吴庆华心里满是暖意——她知道,孝老爱亲的种子,早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会沿着时光的脉络,一代代传承下去。

26 载春秋更迭,吴庆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对家人沉甸甸的责任。面对家庭的重重困境,她从未退缩,用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坚韧的心,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吴庆华的故事,或许平凡,却足够动人;或许朴素,却值得每一个人记在心里、学在行动里。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