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叟宴”上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到社区入户义诊的细致关怀;从多方联动搭建的服务矩阵,到全域覆盖的特色活动……近年来,龙泉街道围绕品牌赋能、多方联动、细节关怀、全域覆盖四大维度,扎实开展系列敬老活动,既延续成熟经验做法,又注入鲜活服务场景,让“孝善滕州”的温情直抵老年群体心间。



品牌赋能:老IP酿出新滋味
作为街道敬老服务的“金字招牌”,“人和百叟宴”“滨江睦邻文化节”已连续多年陪伴老人过节,从单一活动升级为“服务综合体”,成为老年群体心中的“年度期待”。
“每年就盼着这口饺子,比家里的还香!”在人和社区“福寿迎重阳 尊老百叟宴”暨第四届睦邻文化节上,80多岁的赵大爷捧着热气腾腾的餐盘,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这道延续多年的“敬老招牌菜”,早已不是简单的聚餐。舞蹈、古筝合奏、相声等节目轮番上演,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开席后,饺子、热饮、鸡鱼肘子等佳肴摆满餐桌,老人们围坐畅谈,温馨氛围萦绕全场。
同样成为“老约定”的,还有“滨江睦邻文化节”,抖空竹、红歌联唱、朗诵、小品、京剧……熟悉的场景里总有新惊喜。这些坚持多年的敬老品牌,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让老年群体的期待感一年比一年浓、归属感一年比一年厚。



多方联动:聚合力释放新效能
“在家门口就能测血糖、查视力,还有医生给我讲用药注意事项,太方便了!”在弘道健康主题公园,刚做完体检的李奶奶连连称赞。这场“敬老服务大集”,是龙泉街道多方联动的生动缩影。
街道以“1+1>2”为目标,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支撑”的联动体系,让敬老服务从“单点供给”变为“多元协同”。“敬老服务大集”早已不止是简单义诊。团市委等帮包单位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忙着免费理发、检修家电,解决老人日常难题;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团队,一边量血压、测血糖,一边耐心解读用药知识,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老年大学龙泉分校、辖区学校等组织文艺表演与代际互动,既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又搭建老少沟通桥梁,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叠加的服务格局。
无论是老人需要家电维修,还是想咨询健康问题,只需通过社区反馈,就能快速对接相应资源。这种跨部门多方联动的“暖心常态”,恰似精密齿轮,越转越顺畅,让老年群体的便利感一年比一年强、信任感一年比一年足。



细节关怀:小举措传递大温暖
街道始终以“老人需求”为出发点,从活动场景设计到服务细节打磨,全方位构建“有温度的关怀体系”,让敬老服务既见“力度”更显“温情”,成为老年群体心中的“贴心守护”。
“拍照有老花镜,吃的糕点也软和,想得太周到了!”在滨江社区“情暖金秋 唱响重阳”文艺汇演现场,刚拍完照的张奶奶拿着红色围巾笑着说。街道对活动场景的细节考量,早已不止是基础布置,提前划分的拍照区、红色围巾,帮老人清晰定格幸福瞬间;美食品鉴区特意将糕点做得更软糯,搭配温热茶水,适配老人咀嚼与消化需求……每一处设计都贴合老人生活习惯。
走访慰问中,细节关怀更见真心。社区联合爱心商家为老人送上饼干、牛奶等物资,让暖心直抵家门口;网格员陪空巢老人聊天时,会悄悄记下老人们的心愿,及时帮忙解决;这些细碎却温暖的举动,就像春日细雨,润物无声,让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一年比一年满、安全感一年比一年强。



全域覆盖:分层次满足新需求
街道采用“统筹部署+社区特色”模式,织密敬老服务网,让不同需求的老人都能找到“专属快乐”。聚焦老人文化需求,统筹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通过专业演员带来传统戏曲表演,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丰富精神生活。
各社区的特色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不管是看表演还是自己上台,都觉得特别开心!”家住樱花苑社区的李阿姨笑着说道。樱花苑社区以“樱心相伴·银发同欢”为主题举办邻里重阳节喜乐会,交谊舞的优雅、走秀的自信、合唱的嘹亮、形体舞的灵动轮番上演,老人们既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在互动中收获满满幸福感。金河湾社区联合风车幼儿园为老人送上中药泡脚包;荆善社区携手小朋友们围着老人唱歌跳舞、轻轻捶腿,双手递上自制寿司……从普惠性活动到个性化服务,龙泉街道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节日里感受到专属温暖。
喜欢热闹的老人能参与文艺活动,注重健康的老人可享受义诊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能收到上门关怀。这种全域覆盖的服务布局,恰似细密织网,越织越严实,让老年群体的参与感一年比一年高、满足感一年比一年强。

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