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乡镇街道 > 龙泉街道

龙泉街道:书院+实践 让文明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时间:2025-08-15 来源:

“以前总为找不到活动场地发愁,现在家门口就有功能齐全的文化阵地。”居民王大姐在戏曲社参加完文艺汇演活动后感慨道。在龙泉街道,文化书院从不只是读书写字的地方。戏曲班排演的《红灯记·接应交通员》《智取威虎山·发动群众》《沙家浜·军民鱼水情》等曲目能吸引附近的居民驻足;非遗传承人带着居民做的土陶、面塑,成了社区里抢手的网红手作课;就连放学后的孩子,也会缠着文化书院里的志愿者讲"身边的文明小故事"。文明实践,在这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具体行动,是文化书院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场景。

今年以来,龙泉街道以文化书院为“文明实践主阵地”,跳出“活动式创建”的惯性,把文明理念拆解成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具体实践,让居民从“知道文明”变成“践行文明”,再到“传播文明”,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书院为支点的文明培育新路径。

把文明标准变成可动手的实践课

“以前说文明,总觉得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这些条条框框,直到在书院体验了‘文明手作课’,才明白文明能做得这么具体。”居民张阿姨说的,是书院每月都会开设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在这里,非遗传承人会带着大家用面塑做“分类垃圾桶模型”,在塑形时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书画老师教写“文明家训”,不是单纯练书法,而是结合每个家庭的故事,把“孝亲”“睦邻”等理念融入笔墨;连孩子们的手工课也藏着文明密码——用废旧塑料瓶搭配材料改造成小花盆,自然理解“节约资源”;小组合作搭积木时,学会“谦让互助”。

将文明行为成为可分享的生活圈

“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养老政策宣讲会,不仅搞懂了医保报销新规定,还拿到了文明积分,这积分还能兑换社区服务——原来学政策、懂政策也是文明的一部分啊!”居民的感慨,道出了龙泉街道“文明生活圈”的真正内涵。

街道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但积分并非只靠参加活动获得,更“记录”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文明小事:主动清理楼道杂物加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加分,提醒邻居规范停车加分……这种设计,让文明从“书院里的活动”延伸到“生活里的日常”。

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两新”群体,社区还搞起“文明搭档”计划,将其作为社区治理志愿人员,发挥其职业特性,在派送过程中发现的小区治理问题通过“泉馨居”小程序的“随手拍”“网上力量”等模块快速反映至社区,尽快尽早解决。

以文化载体形成可浸润的“家常味”

“以前宣传文明,贴标语、发传单,效果有限。现在用咱龙泉人自己的文化形式来讲,大家才真能听进去、记在心里。”非遗传承人任老师说。街道深挖本地文化资源,把文明理念装进面塑、竹编、北辛土陶、剪纸等“文化容器”里,用灵动指尖赋予传统技艺新内涵,借艺术巧思传递文明价值,使古老非遗成为文明传播的鲜活载体。

传统节日更是传播文明的好时机。清明时,不搞单纯的祭扫活动,而是在献上鲜花、鞠躬缅怀之外,同时讲解“绿色祭扫”的意义;重阳的“敬老百叟宴”,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享文化盛宴、闲话家常;春节写春联,除了“福”字,更融入了“邻里和睦添暖意”“文明新风满家园”等理念……这些带着“龙泉味儿”的文化表达,让文明理念有了温度和传播力,从书院的小课堂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把文明实践化作可延续的传播力

“文明不是一阵风,得有让它扎根生长的土壤。”街道负责人的话点明了文明延续的关键。龙泉街道的秘诀,是给文明实践“搭架子、铺路子”。建立“社区主理人”“幸福合伙人”制度,让书院不仅是开展活动的场地,更是纽带,多方合力让文明实践从书院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

更关键的是“需求-反馈-改进”的闭环机制。书院始终坚持群众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意见征集等途径,请群众来“命题”“点单”,落实转化为群众可参与可体验的实践场景,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真正让文明实践阵地有好活动、高人气、真作用。有人说“遛狗不牵绳还是常见”,就立刻组织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志愿者面对面来讲宠物管理;有人反映"不会用三色垃圾桶",马上安排一对一教学,还编成“操作口诀”贴在垃圾分类亭。

在如今的龙泉街道,文明不是被动接受的要求,而是居民主动参与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社区温度。这样的文明实践,正在让龙泉街道的每个角落,都透着文明的气息与活力。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