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泉街道秉承“为老、助老、适老”的服务理念和“爱心、真心、热心”的服务宗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安、助养、助乐等各项服务,多措并举、用心守护,把温暖送到老人的心坎上,努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智”助“智”养新亮点 构筑社区居家养老“全域网”
街道聚焦老年人群体需求,顺应“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的传统养老观念,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按照“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打造家门口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人舒心、家属安心,全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目前,街道现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处、社区嵌入式医养机构2处、区域性康养中心2处。聚焦老年人身心健康,统筹帮包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定期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爱心义诊、反诈宣传等关爱活动。不断健全常态化服务老年群体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科学设置“社区、小区、楼栋、单元”四层网格,充分发挥网格长和志愿服务队伍作用,重点关注失独、孤寡、高龄等特殊老年人群体,组建“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小组,精准对接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筑牢老年群体养老“幸福圈”。



幸福“食”光新风尚 探索共享幸福滋味“大民生”
宽敞明亮、洁净优美的就餐环境,干净整洁的厨房,低油少盐的营养搭配,易于消化的菜品,热情细心的服务,精心设计的老年人桌椅……街道各社区全力打造幸福“长者食堂”,探索“餐厅配餐、就近用餐、上门送餐”的服务模式,让辖区老年人都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就餐服务和“家”的味道。为三高、糖尿病等老年人群量身定做“糖尿病餐”“低嘌呤餐”“三高餐”,通过传递科学理念改变饮食习惯,从而改变身体亚健康状态,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同时,探索“社区食堂+送餐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针对高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组织志愿者送餐上门,消除了老年人儿女忙于工作而没时间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让夕阳更暖。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幸福食堂7家。



文化养老“新趋势” 炫动老年群体生活“万花筒”
街道始终把文化健康养老作为老年人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文化+养老”为主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老年大学等阵地,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银龄文化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常态化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N特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书画、声乐、戏曲、太极拳……多门类课程让老年人可以随时“充电”。同时,组织辖区文艺骨干、热心居民等成立旗袍协会、红歌班、京剧协会、书法社、合唱团等文艺队伍,通过将学校设在家门口的方式,培养老年人兴趣爱好,鼓励老年人通过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文艺演出来展示自身才华,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开展“迎国庆 唱经典”戏曲联欢会、“情暖金秋 爱在重阳”戏曲汇演活动、为老医养2024元旦孝心欢庆会、社区文化节等主题活动30余场,进一步促进老年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老年人在组织中有归属感、在生活中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