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乡镇街道 > 龙泉街道

龙泉街道:可观可触可感可知 解锁“非遗+文化社区”无限可能

时间:2024-08-19 来源:
    近年来,龙泉街道立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打造“泉是爱”文化特色品牌,持续整合运用好辖区资源优势,开展非遗文化宣传、非遗传承、非遗生产性保护等工作,把非遗文化盛宴送到居民家门口,让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百姓生活,为“文化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非遗+就业创业”牵线搭桥 拓宽走稳就业路
  彩色面团一点点揉、搓、压、擀,再用小刀点、刻、划、塑,顷刻之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呈现出来……在荆泉北路社区,居民们通过非遗“面塑”体验,不仅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今年以来,街道先后打造“荆诚善治”“滨滨有礼”文化社区品牌,以“非遗+社区微业”“非遗+青年夜校”为抓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非遗就业”新模式,通过定期组织辖区“红色能人”“幸福合伙人”开设非遗课堂,实现扶贫就业、产业发展、非遗振兴的叠加效应,为促进街道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非遗传承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实现文化遗产“活”起来。目前,各社区相继推出了“面塑”“剪纸”“中医推拿”等培训项目,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学成出师200余人,真正实现了增收与创新并举。
“非遗+文化社区”薪火相传 筑巢引得“凤来栖”
  去年以来,街道进一步推进“非遗+文化社区”建设工作,立足实际、牵手能人、挖掘特色、打造品牌,从“寻根”“铸魂”“传承”三方面入手,增强非遗文化在社区中的传播活力,让非遗保护在辖区开花结果。通过前期“寻根”摸排,街道汇总辖区内非遗传承人3名、文化类企业9个,建立起非遗传承人及非遗项目落地资源库。在推进‘非遗+文化社区’工作中,街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不仅是好玩、好看,更贴近群众生活,让群众从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延伸全方面做深入了解,最终弘扬非遗文化内涵。为了让非遗能够真正走进老百姓生活,还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非遗生活化、时尚化,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强化非遗活态传承的能力。
“非遗+文化体验”触手可及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觉得非遗离自己很远,现在日常身边就有很多非遗文化可以体验和感受,也让我对非遗有了浓厚的兴趣。”龙泉街道辖区居民说到。5月1日,“游班墨故里 寻善城风味”滕州市2024年“黄河大集 龙泉庙会”在墨子文化民俗街盛大启幕,当天,舞狮表演、川剧变脸、戏曲荟萃等精彩非遗节目引来观众掌声不断。同时,全市各非遗传承人现场还展示了北辛土陶、木版年画、滕县松枝鸟、漆扇、糖画等非遗项目,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和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街道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墨子文化、“一塔六馆”文化特色优势,开展多样的非遗文化宣传、传承等工作,相继举办“泉韵非遗 泉力践行”非遗面塑体验、“足印滕州 青年citywalk”青年城市定向赛等活动,充分满足居民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期待,促进优秀非遗文化在社区新发展。目前,全街道共开展各类非遗专题活动20余场,社区非遗讲堂、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共计50余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擦亮龙泉特色文化名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