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泉街道坚持以阵地建设、平台搭建为抓手,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整合资源、打造亮点、丰富活动,立足富民惠民,促进宜居宜业,推进民生福祉改善,抓实抓细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擦亮文明“底色”
为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街道持续强化城市文明“主阵地、主力军”站位,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做到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议,完善督查考核制度,以“定期回头看”的形式,将督办整改与长效管控链接,确保问题梳理、通报、办理等工作闭环管理、无缝衔接,高效运转。
用活用好辖区主次干道大型宣传广告牌、LED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等主题公益广告宣传。街头巷尾的墙面、电线杆换上“新装”,一幅幅反映美丽乡村、节气文化等内涵丰富的生动画作扮靓了龙泉辖区,成为倡树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阵地。同时,各小区主要出入口均设置多处公益广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与主题景观小品,做到了文明传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营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良好宣传氛围。



强化协同、部门联动、长效治理 守护文明“常态”
为做实做细文明社区建设,街道按照“守成果、促提升、保长效”的思路,积极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与小区居民的沟通交流,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组建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定期巡查走访,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并建立台账,落实督导整改;发挥各小区网格员作用,通过拉网式整治,清理杂物乱堆乱放、小广告乱贴乱画、飞线充电等“顽疾”;以评比“最美楼道”“最美庭院”促提升,以“一楼道一文化、一楼栋一品牌”为切入点,激发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持续推进社区有感小事工程,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力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有感小事,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社区有感小事26件,第三季度正在实施16件。全面摸排辖区背街小巷状况,找准背街小巷周边老旧小区的痛点难点,列出问题清单,并逐一整治,今年以来,街道19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升。针对辖区沿街商铺店外经营、电动车乱停乱放、随意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及时与执法中队、市场监管、交警、消防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合力推进落实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统筹兼顾、深度整合、扎实推进 强化文明“辐射”
街道不断创新机制,拓宽文明下沉渠道,深入宣传文明理念,延伸文明内涵,让文明抬头可见。资源整合,拓展阵地。整合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融合邻里中心、理论宣讲室、农家书屋、红色记忆馆、家风家训堂等各功能室,不断放大“在群众身边”的阵地优势。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各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探索文明实践新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做实“泉心泉意”“家园新声”“拾金匣”等文明实践特色品牌项目,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0余次。
文明为底,深化服务。持续深化“满意龙泉”“滕言善语 泉响增信”“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推动文明创建走深走实;加强“最美龙泉”活动联动,组织“最美”群体参加公益活动,带头践行“美字诀”。针对妇女儿童、特殊群体等,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微业”技能培训、青少年暑期“暖心课堂”、“滕爱有家 相伴成长”家庭教育智慧课堂等分众化、常态化的面对面文明实践活动,达到资源整合高效、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群众踊跃参与、活动常态长效的良好效果,实现文明实践“全覆盖”,奏响文明创建“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