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7月3日,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新华一行来级索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级索镇党委书记陈林,党委副书记、镇长邱勇,党委副书记孙艳波,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马青及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上午9时,活动在级索镇坝子涯村会议室正式启动。级索镇党委副书记孙艳波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级索镇"非遗+文创"的乡村振兴路径,坝子涯村通过斗拱产业带动集体增收50万元的生动实践。双方共同为"枣庄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会上,双方就人才培养、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等话题深入交流。邱镇长首先向胡书记及同学们介绍了级索镇坝子涯村的相关情况。他指出,高校作为人才与智慧高地,与坝子涯村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在人才培养上,期待高校为乡村输送懂农业、爱农村的专业人才;乡村建设方面,希望借助高校规划、设计等专业力量,优化村庄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文化传承领域,双方可共同挖掘本土民俗、非遗资源,通过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校地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胡新华副书记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级索镇紧密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阶。
随后,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婷婷老师和青年志愿者们为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两弹一星”红色主题宣讲。通过生动的故事、珍贵的历史图片,讲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在班墨文化宣讲暨鲁班小工匠体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班墨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展示了鲁班锁、榫卯结构等传统技艺,并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简单的木工模型。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对传统技艺的浓厚兴趣。
实践团队还走访了村里的希望小屋,为困难儿童家庭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并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同时,团队参观了斗拱文创基地,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后续开展相关调研考察奠定基础。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坝子涯村村民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枣庄学院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下一步,级索镇将持续深化与枣庄学院的产学研合作,让青春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