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索镇青鸟计划公共文化岗 王云龙
从满怀激动的心情成为本次青鸟计划的一员,到在元宵灯火中与乡亲们笑谈,这一个月的实践生活里,我感受到了乡村最真实最美丽的心跳。从我们以“青鸟”之名踏上级索镇实践岗位开始,到我们宣布今年“村晚”闹元宵活动结束时,才读懂了费孝通先生笔下“乡土中国”的温度。
一、在千年青砖白瓦的裂缝里,触摸文化的传承。
在参加本次实践岗前培训会议时,我才重新认识到这片我生长到大的土地—级索。“级索”二字起源于西周年间的绳索刻度,所以这方水土的厚重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乡村振兴也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站在满庄遗址的夯土台前,抚摸着风化剥落的绳纹瓦片,带队老支书一句“这些瓦片上刻画着汉唐的时光”让我们所有人屏息——历史上的“滕国古城”突然有了形状。在观摩坝子崖斗拱馆创新性结合鲁班文化创意的斗拱产业基地和郝屯村孝母馆那传承“孝善“文化的非遗剪纸中,我们忽然明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文明的年轮里种下新枝。
二、校园里的爱心包裹
当“暖冬行动”的爱心包裹和非遗鲁班锁递到受助孩子们冻的通红的掌心上时,这个看起来才刚刚到我腰的小女孩仰头给我说:“谢谢大哥哥”,这一刻我的内心也随着她的声音开始颤抖。是啊,这些包裹里看似小小的学习用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保温杯也给她们的冬天带来了更多的温暖。里面的玩偶和鲁班锁让他们的生活也有更多的欢乐。看着他们高兴的拼装着鲁班锁和因为不能重新装好而皱着眉头思考的时候,一种温暖和幸福感悠然而生。每一个包裹都是一粒火种,而我何其有幸,成为点燃星光的传火人。
三、笔墨传情,在红纸金墨中架起连心桥
铺开洒金红纸,手握着抱蘸墨汁的毛笔,我第一次感受到“福”字承载的厚重情感。随着一幅幅晾干的春联被领走,当一位老奶奶反复抚摸着写着“巳巳如意 ”的纸面说“这可比买的有福气多了”时,我忽然明白这次送福展年味活动传递的温暖和喜悦。
四、“村晚”绽彩,赛场燃情-热热闹闹庆元宵
一场热闹的开场舞《开门红》一下子就把元宵的热闹劲儿全带出来了。在后王晁村的文化广场上老人孩子欢坐在一起,我们与村民共同策划的相声小品、高跷、舞蹈都让大家笑语连连。这场没有明星的村庄晚会上,让我看到文化自信在田间地头生根的力量和活力。
“村晚”演出的笑声还没停止,又开始了满是激情和趣味的欢庆元宵运动会。巧妙设计的投壶、扔沙包这些趣味项目让大娘大爷们笑逐颜开。在拔河比赛中大家激情满满,手掌磨破仍坚持到底。运动场上的汗水与欢笑,正是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原来“青鸟”从来不是过客——当我们把非遗工坊的作品宣传到更多的村庄,当调研报告推动着古碑瓦片的修复立项,当爱心包裹仍传递给受助学生…这片土地早已把年轻的根系,扎进我们生命里。那些广场上同唱乡音的时刻,田埂边畅谈发展的话语,都在告诉着我:乡村振兴的诗篇,正需要我们以青春为笔,抱蘸真情去书写。而这些实践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前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