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官桥镇依托禀赋资源,坚持“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理念,以发展乡村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业态,改造新风貌,打造新模式,积极探索一条强农兴村富民的乡村振兴向“新”路。
强化产业增效,培育发展新业态。坚持粮食基础不动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种好科技田。深入探索“科技种田”,建立良种试验田,优选试验品种;通过无人驾驶农机、智能灌溉、飞防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壮大乡村品牌。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通过融入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农耕文化体验等文旅业态,壮大魏楼银杏、大康留皂角、郑庄香椿等林果产业,培育官庄菌菇、西王庄果蔬、史庄猕猴桃等采摘园,开发景观苔藓、共享菜园等,不断拓宽乡村产品增值空间。打造产业链。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升规”培育计划,引导滕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庄老字号滕薛杨三姐老辣菜以及铭程科技健康食品等企业扩规提质,推动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延长本地特有品种竹竿青芥菜、优质品种玉米等深加工产业链,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拓宽增长路径,涵养乡村新风貌。秉持村居景区化、文化品牌化、文旅规模化理念,着力补强发展短板,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打造全新面貌。做靓村居环境。采用立体式布局,推动乡村向景区转化。点上深耕,典型引路,精心培育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湿地生态为纽带,通过道路升级、绿化美化、水系治理及亮点打造等举措,连片提升湿地沿线村庄风貌,构建薛河、小魏河湿地乡村风景线。做响文化品牌。挖掘文化新味,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传承创新奚仲造车创新精神、仲虺修德理政厚德文化、毛遂勇于自荐担当精神等,赋予新时代内涵。丰富文化趣味,通过举办摄影展、书画展、非遗展等以及“油菜花节”“银杏音乐节”等,以多样化的活动为引领,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做旺文旅人气。坚持以文彰旅、以旅兴村,通过搭平台、聚人气、育商气,为乡村旅游积蓄发展动能。依托小魏河湿地公园、汉代遗址博物馆等资源,打造魏河人家文创综合体验区。布设百姓大舞台、非遗陶艺工坊和文创展示区,开发本地餐饮美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滨河观景、休闲娱乐、文化研学等服务,日益成为“周末游”“近郊游”“研学游”等首选地。
深挖禀赋资源,打造特色新模式。坚持以创建枣庄市级乡村振兴集中衔接推进区为抓手,深耕禀赋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官桥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美丽共富示范区史庄村通过深挖、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创新“土、林、企、水、文”五大“生金”模式;开发街巷边角,布设8000余米猕猴桃长廊;盘活废弃小学,招引服饰加工项目;生态修复坑塘,打造“致富鱼塘”;发展采摘、垂钓、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增强发展新活力。推动产业融合模式。“古薛水韵”休闲旅游区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多元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片区。沿新、老薛河,实施河道整治、路网建设、绿化美化等基础配套项目,厚植生态底色;拓展北辛文化非遗、农耕、民俗等研学体验;培育壮大菌菇种植、果蔬采摘、共享菜园等特色产业,开发垂钓、农家乐等休闲产业。建立人才带动模式。坚持育强“头雁”,壮大“雁阵”。开办“头雁讲堂”,精选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导师,开展“1对1”传帮带,助力“头雁”队伍整体提升。实施“订单式”培训,建立“1+12”现场教学体系,制定个性化学习清单,多维提升党员队伍素质。设立乡村振兴学院,邀请本土人才分享创业经验,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