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坞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和2023年法治山东建设评估工作要求,严格履行政府行政职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全面推动法治政府水平不断提高。现将我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强化示范带动,守规矩明纪律。带头廉洁自律,严肃遵纪守法。引导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改进作风各项规定,注重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约束,坚决杜绝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筑牢宗旨意识,严明工作纪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坚持领导干部值班带班、外出报备、公开接访、现场办公等制度,带头深入部门、企业、村,开展现场调研办公,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减少工作中的法律失误。做好意识形态,注重常态长效。组织意识形态理论中心组学习4次,召开意识形态联席会议、专题会议3次,24小时关注热点敏感问题、各类舆情,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把宗教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健全日常监管与重点巡查制度,把牢监管主导权。
(二)强化干部管理,找差距明方向。思想建设成为“新引领”。开展大坞大讲堂、大坞发展大家评活动,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强思想、提能力、实作风,涵养肯吃苦、能奉献,讲正气、顾大局、敢担当的政治品格,举办大讲堂76期,刊发“大坞发展大家评”精彩好文134期,培训1万余人次。日常观摩成为“新考场”。开展村级“比项目、比发展、比干劲”观摩活动36次,前三季度制定的286项工作目标全部完成并通过现场观摩验收,涉及资金1500余万元,村干部干劲更足更强,惠及群众8万余人,民生工程快速推进,民生实事快速办理。规范标准成为“新风向”。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周点评、月自评、季考评、年排名”激励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树立典型;开展一次年终考核,对干部全年工作进行量化排名,鼓励干部愿作为、多作为、善作为,为想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搭建舞台,着力构建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新格局。
(三)强化氛围营造,树形象实能力。挖掘思想能力建设新天地。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在洪山口大会战遗址的基础上,高标准建成洪山口大会战记忆馆,吸引了省统计局、市民政局、档案局、商务局、纪委、城建集团、山亭徐庄、相城等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为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引领宣传教育模式新风尚。利用滕州市大坞镇微信公众号上传图文并茂的内容,提高法治社会创建的知晓度、扩大美誉度、增强认同度,发布图文并茂内容339篇,短视频87个,阅读量达到上百万人次,讲好大坞故事、传播大坞好声音,树立大坞好形象,赢得大坞好评价。打造服务群众新品牌。坚持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法治政府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步工作法”入户,以“十必问”察民情访民意,以“十必讲”宣讲全镇新成绩新变化,以“十项行动”攻坚突破,制作“四个十”工作漫画,印制《大坞镇“有事就找我”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手册》和包户管家联系卡,强力打造“有事就找我”服务群众金品牌,推动群众满意度工作走深走实。
二、存在问题
(一)村级法治建设发展不均衡。在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法治乡村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法治乡村对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对法治乡村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法治的宣传力度覆盖面小。在宣传上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实际性和实用性。开展的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创新不够、互动不足,还停留在挂挂横幅,贴贴标语、发发资料等传统普法形式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创新形式还比较缺乏,难以调动群众学法积极性,村民对发放材料的兴趣不高,缺乏互动式的理解运用,普法缺乏实效。
(三)法治建设人员专业性较低。从数量上看,自愿加入乡村法治建设队伍的法学毕业生或法律工作者较少,致使乡村法律人才缺乏,制约了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从质量上看,乡镇司法所人少事多,且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结构断层。法律工作站、村民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的法律服务人员大多由没有法律知识背景的乡村干部兼任,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往往无法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村级法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关于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聚焦新时期新要求,走出“发展要上、法治要让”的认识误区。在选拔使用干部时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法治能力方面的考察,提高农村法律工作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更加注重司法公正,畅通司法渠道,让群众不但懂法,并且真正的信仰法律,使群众能更加便捷高效地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真正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注重对三大诉讼法、人民调解法的宣传,除了对法律条例进行字面解释,还要对法律条例精神内核进行深度解读,让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法律程序和途径,提高其依法维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高人员专业水平。将人才作为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第一资源,改善乡村法治人才的待遇,充分保障其衣食起居等生活条件,落实人才奖补政策,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法学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壮大乡村法治人才队伍,为法治乡村建设贡献积极力量。举办乡村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讲授与乡村法治等有关的法律理论课程,提升乡村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并通过现场教学、模拟情境等方式,提高乡村干部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矛盾纠纷调解能力,真正让乡村干部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
中共大坞镇委员会
大坞镇人民政府
2024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