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乡镇街道 > 东沙河街道

一家·两姓·三代情——杜传印六千九百个日夜的守护

时间:2025-11-04 来源:

天刚蒙蒙亮,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郭堌堆村,56岁的杜传印蹑手蹑脚地起床,生怕惊醒了房间的“大哥”和“小妹”。厨房的灯光下,他系上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开始准备早餐。米要煮得软烂,菜要切得细碎——这是照顾精神疾病患者十九年来积累的经验。

桌上的药盒里,整齐地摆放着兄妹俩早上要吃的药片,每个药盒上都用记号笔标注着姓名和剂量。

1988年,杜传印与妻子步入婚姻殿堂,那时的他在城里做装修工,在当年是不错的收入,日子虽不富裕却平淡幸福。然而,婚后不久,妻子的哥哥和妹妹因生活变故受到刺激,先后患上精神疾病。

看着原本知书达理的兄妹俩,一发病就情绪失控,动不动就将家中物品砸得粉碎,一家人心如刀绞、苦不堪言。为减轻岳父岳母的负担,工作之余杜传印和妻子经常去照顾兄妹俩。   

命运的车轮在岳父去世后彻底改变了方向。“只要我在,绝不能让大哥和小妹没人管!”年事已高的岳母照顾兄妹俩已力不从心,看着疲惫的岳母有时连喂药都记不清,他思来想去,最终作出一个改变一家人生活的决定:回乡照顾家人。 妻子愣在原地,眼泪在在眼圈里打转。

随后,他便重修了妻子老家的房屋,而雕刻刀也成了他养家糊口的新工具,照顾妻兄妻妹也成了他生活的重心——除了要换着花样地准备一日三餐,掐着时间喂饭配药,毫无怨言清理满地大小便……而最艰难的时候,住院的岳母、发病的兄妹、需要照料的儿女让夫妻俩焦头烂额。

一日三餐杜传印总是轻轻敲响大哥的房门。“大哥,吃饭了。”他声音温和,站在门外等待回应——这是用教训换来的经验。

刚接手照顾大哥和小妹的那会儿,由于缺乏经验的杜传印可没少吃苦头。一次刚做好饭,他想着让兄妹俩趁热先吃,找了一圈却看到大哥正闷在房间里发呆,又叫了两声还是没有任何回应,随即,便走上前又叫了一声,不成想大哥瞬间暴怒,一拳重重地打在了他的胸口。没有任何防备的他顿时两眼一黑倒在地上,好半天才缓过来。

后来他请教了医生,得知讲话多了会让大哥感到不安,而且容易发病。此后,他便特别注意减少催促,转而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与之沟通。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午间。当时的他正在做饭,小妹却背着手站在厨房门口,眼神呆滞。杜传印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用余光注意着她的动作。当瞥见那把明晃晃的菜刀时,他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了。

“小妹,要来帮忙吗?”他强装镇定,继续翻炒,“先把刀给哥,太危险了。”小妹执拗地摇头,菜刀在她手中晃动。杜传印缓缓靠近,额角渗出豆大般的汗珠。突然,一个箭步上前,稳稳握住小妹的手腕,另一只手轻轻取下菜刀。整个过程,他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他们是我的家人。”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他十九年如一日时,杜传印只是简单地说出这句话,眼神坚定而温柔。多年来,杜传印悉心照料着兄妹俩的饮食起居,他会定期带他们复查,也会耐心听他们倾诉,总能第一时间读懂他们的混乱表达、安抚他们的情绪,逐渐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亲人,连岳母和妻子都自愧不如。

2021年以来,积劳成疾的杜传印两次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这期间他作了最坏的打算,叮嘱最多的还是让家人把兄妹俩的事情安排好。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让一家人对“亲情”有了更多理解和眷恋。相濡以沫的妻子婚后便将杜传印的奶奶接到身边,一直照顾到老人家97岁去世。

杜传印的儿女打小就知道父母不容易,懂事的他们有样学样帮着父母料理家务,成年后更是接过父母肩上的责任,尽己所能守护着这份亲情。大哥病情加重时,杜传印的儿子放下手头工作,亲自开车送舅舅去济南就诊,检查陪护、端水喂饭没有丝毫怨言;杜传印的女儿则留在家里照顾小姨。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杜传印住院期间,兄妹俩的吃喝拉撒都是由孩子们照料,实在忙不过来时,儿媳还委托好友做好饭菜,准时送到家里。

大家印象中的这家人善良和睦,两个病人平日里干净整洁,在家里也没闹过大动静,更没在外边发过病。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杜传印用十九年的坚守告诉我们:亲情不在于血缘,而在于选择;善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友情链接: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5888998 邮箱:tzxxh638@zz.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