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贴近生活的“家常话”。东沙河街道积极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方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在参与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不仅增强了宣传矩阵的互动性,还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传播”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宣传效果的倍增。
注重用“真模范”阐释“大主题”。认真收集本地的历史文化、道德模范、凡人善举、最美故事等,2024年,挖掘郭堌堆村孝老爱亲模范杜传印,先后受宣传部、滕州日报采访报道,通过“真人真事真模范”阐释“真善美”社会大主题。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逻辑简单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用实际行动塑造榜样的力量,为形成好风气, 凝聚起向上向善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干部群众从身边典型和朴实故事中领悟意义、感悟正能量。
注重用“小载体”讲好“大道理”。街道联合群艺戏曲艺术馆的青年工作者,以小戏小剧的形式,变“文件语”为“家常语”,以“小故事”讲“大道理”,让“高大上”变“接地气”。在今年滕州市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创作展演大赛中,街道群艺戏曲艺术馆的演员们通过前期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和排演练习,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默契夸张的现场表现,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咱这两家和一家,移风易俗要遵守,攀比之心不能有”的《要彩礼》荣获三等奖。
注重用“小节点”做出“大效果”。围绕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传习菜单,利用“幸福东沙河”公众号发布【东风化“语” 好书荐读】【东风化“语” 美文荐读】专栏28条,约120本好书,扩大宣传矩阵,注意根据不同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分层分类宣讲,让老百姓愿意看、待得住、听得懂,让理论宣讲的触角直抵最基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