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州市柴胡店镇东部山区深处,藏着始建于清乾隆庚辰年间的中国传统古村落——葫芦套村(胡套老村)。因村四周山峦环绕,状似葫芦,故取村名葫芦套,又名胡套老村,村内有着大量的石房资源,山石砌墙,茅草覆顶,保留着鲁南山区农村“顺山而建,依势造房,就势留路”的典型风貌。
这里四面环山,植被良好,有山林面积近6000亩,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放眼四周,青山披绿,果林飘香,空气清新,鸟语蝉鸣,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炎炎七月,一场急雨过后,中国传统村落——葫芦套村迎来《薪火相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微短剧剧组“突围”拍摄。这里原生态且有年代感的民房、院落场景,主要用于表现抗战期间百姓居所,为拍摄《藤县保卫战》《共产党宣言》章节使用。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遗留下来珍贵的晚清时代建筑,这里曾是理想的影视剧拍摄场地,被许多影视导演相中,先后有《铁道游击队》、《血染北沙河》、《刘少奇故事》、《平原枪声》、《小小飞虎队》等多部战争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据了解,此次拍摄的《薪火相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微短剧,由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结合山东省文旅资源,通过当代青少年的视角,再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的抗战故事。该剧也是首部全环境立德树人栏目剧,弘扬革命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青少年群体对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情感体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等全领域共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生不息、薪火相承。该剧第一季计划制作12集,将在山东教育卫视和网络平台播出。
“影视带来的流量是机遇,但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柴胡店镇党委书记韩建行表示,下一步,柴胡店镇将加大对后葫芦套村的扶持力度,整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影视文旅”资源,致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让葫芦套村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从一部电视剧的取景地,到全国知名的影视文旅村落,葫芦套村的蝶变见证了“影视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在这里,绿水青山既是“聚宝盆”,也是“会客厅”;影视文化既是“引流器”,更是“催化剂”。当文化与生态共鸣、产业与乡村共振,一个“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新农村,正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大步迈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葫芦套村正以影视为笔、生态为墨,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