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长久以来,辖区面积达62.74平方公里的柴胡店镇一直承担着较重的耕地保护、山林保护和生态保护任务。如何挖掘当地生态环境资源潜在优势,打造富强、生态、文明、幸福新梨乡图景,始终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课题。
“全面攻坚”提升人居环境。以“薛河梨乡”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为引领,打造环境整治示范引领片区,全面建设和美乡村。新建道路 41 公里,新栽植各类苗木 60 万余株,打造行道树修剪示范道路 5 条,新建道路节点 4 个。建设垃圾分类宣教中心1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4个,配垃圾箱(桶)3000余个,主干道路机械化保洁率100%,大庙村被评为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14个,滕州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涅槃重生”还原乡村本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放大山水林生态优势,实施荒山披绿、防火护绿、产业增绿、镇村兴绿、沃田高产、绿道提升六大工程,打好山水林田大会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栽植各类苗木300余万株。打造绿色镇村,新建口袋公园 7 处、提升 3 处,打造生态街巷片区 2 个、生态街巷 18 条,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重拳出击”大气污染防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响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对每个企业的治理情况逐个进行核实督查,严防偷排漏排和“散乱污”企业反弹,坚持露头就打,彻底打击,做到不留后患。突出抓好对柴油货车、黄牌照货车、渣土车的管控,加大对渣土车夜间执法检查,确保过境车辆达标排放和洁净通行。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做好道路保洁。结合移风易俗活动,最大限度的防控和遏制燃放烟花爆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