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辛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落实落细落地。
一是依法治街,筑牢法治建设“基础桩”。坚持把法治工作作为依法治街的“主体工程”,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健全依法决策体系,制定实施《2024年北辛街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贯彻到位、落实落地。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带领办事处各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将法治建设纳入街道2024年经济工作要点,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严格执行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对年内制定出台的12条政策文件、30份合同协议等,均由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查;对重大决策事项、依法行政行为,均委托律师及司法所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做到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
二是依法行政,深耕法治建设“责任田”。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北辛街道“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组织综合行政执法、司法所、派出所、法制工作岗、法律顾问等,建立法治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谋划研究本领域法治建设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推行法律顾问全覆盖,广泛聘请法律顾问,负责出席重要会议、审查重要文件、参与重要决策、论证重大项目,参与街道行政诉讼案件4件、回复行政复议答复4件、参与信访案件5次、起草合同及各类回复7件,依法为政府决策“把脉问诊”。在社区广泛推行“全岗通”“一站式服务”,每月24日安排法律顾问进驻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公共服务。高标准建设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实行“一窗口”对外、“一扇门”服务,解决群众矛盾调解“多头找、来回跑”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和矛盾隐患“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围绕“事要解决”,集中人员、集中力量、集中要素,树立有解思维,做到未访先调,多措并举化解苗头隐患和历史积案,全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全年采取规劝、说服、引导等方式及时化解一般性、苗头性纠纷30件,调解成功率98%,有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演变为社会风险。
三是创新普法,培育法治建设“新品牌”。加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结合“八五”普法、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法治教育培训2次,促进干部职工懂法知法、敬法重法,不断提高基层干群执法能力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制作婚姻冷静期、宠物伤人应担责等普法微视频8期,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广泛推送。在各村居设置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社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设施,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遴选180名村级“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讲座20余次,受惠群众3万余人。“社区直播讲法”、“老黄说道”、“老贾工作室”、“和合调解室”、大同社区人大法治宣传站等创新法治品牌,被各级列为典型经验持续推广,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在北辛蔚然成风。
虽然街道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还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依然不高,工作单凭经验办事,“重发展轻法治”思想依然存在,尤其在处理重大信访事件、依法征收拆迁、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运用法治思维不够强。
二是适应依法行政的配置要求还不够。执法培训的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还有待加强,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法治建设的新形势。虽然设立法制工作岗,但受基层相关专业干部稀缺影响,人员队伍配给明显不足。个别社区存在对法律顾问“聘而不用”现象,各村居之间法治建设发展不平衡。
三是普法宣教与推动发展融合还不够。虽然能够创新开展直播、视频号等新形式普法,但广泛上还是依靠讲座、宣传册等传统手段,单位内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形式单一、开展频率低、次数少,法治宣传趣味性、创新性、理解度、吸引力不足。
下一步,北辛街道将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强化法治队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法治建设的“践行者”。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打造过硬的法治工作队伍。完善政务公开规章制度,完善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做到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合同签订等重要事项应审尽审。优化政务服务,改造提升便民服务大厅,高效承接市场准入等市局下放政务事项,在社区推行“全岗通”、“一站式服务”,持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
二是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规范文明执法,做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纠正违法违规用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针对不懂法、不畏法、不依法办事的村居干部,加强法治教育,采取惩处措施,严肃追责问责,打通依法治街最后一公里。坚持“调访结合、以防为主”,充实调解员队伍,开展矛盾隐患“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三是丰富普法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做法治建设的“宣传者”。大力开展群众普法教育,依托基层村居活动场所、文化礼堂、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植入法治元素,拓展法治宣传新阵地,发挥特色“社区直播讲法”、“老黄说道”、“老贾工作室”、“和合调解室”、法治宣传站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