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的五月,麦浪翻滚,阳光洒满乡间小路,菌棒林立的庭院里村民采摘的笑声中洋溢着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在鲍沟镇西石庙村、侯楼村、后汉宫村、杨庄村等村的黑木耳种植庭院里,一垄垄菌棒整齐排列,黝黑肥厚的木耳如朵朵墨云缀满菌棒,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鲜嫩的木耳。
据杨庄村支部书记介绍,过去村里大量闲置院落杂草丛生,资源浪费严重。今年年初,村里与滕州市润禾食用菌合作社合作,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企业 + 农户”模式,利用闲置庭院种植露地黑木耳。村民将闲置宅院托管给合作社,每年可获得800-1000元的使用费,同时通过务工和分红实现增收。木耳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一根菌棒可采摘7-9茬,共产鲜木耳1斤多,干木耳保底价每斤28元回收。润禾合作社还与大型商超签订购销协议。鲍沟镇还为农户提供 “保姆式” 服务:合作社统一供应菌棒、免费技术指导,实行保底价回收,解决销售后顾之忧。镇农业部门组织多场技术培训会,督导各村规范种植流程,确保产量和品质。
庭院经济不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更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留守妇女、老人等弱势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鲍沟镇的庭院经济正如春日的木耳蓬勃生长,昔日的闲置院落变成了 “增收园”,小木耳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 “黑黄金”。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更探索出一条 “不与粮争地、户户能参与” 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广袤农村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