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安全邮箱登录 | 政务服务门户登录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 关注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本市动态 > 乡镇街道 > 鲍沟镇

践行生命至上:鲍沟镇一名汶川抗震救灾退伍老兵的自述

时间:2025-03-03 来源:鲍沟镇

“儿时,电视屏幕上那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犹如一道璀璨的光,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步伐整齐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令人心潮澎湃的力量,从此,对部队生活的向往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渴望投身那片橄榄绿,与战友们在炎炎烈日下一同挥洒汗水,在训练场上相互激励、并肩前行,在紧急任务中携手作战,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山河。在我眼中,部队是一座用热血铸就的钢铁长城,而我,一心想成为其中一块坚实的砖石,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我叫裴理想,1988年10月出生于滕州市鲍沟镇裴楼村。2006年12月,怀揣着满腔热血踏入军营,开启了军旅生涯。201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年的军旅时光,两次荣获“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然而,最令我最感到自豪的是:我所在的连队在2008年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这一崇高荣誉。

2008年5月12日,那场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如同一幕无法醒来的噩梦,瞬间让山河破碎,大地满目疮痍。剧烈的地震使无数生命被无情地掩埋在废墟之下,危在旦夕。5月13日凌晨3:30分,我们原济南军区“铁军”师接到了紧急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命令。这支部队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叶挺独立团”,武昌起义后,武汉人民敬赠铁军盾牌,“铁军”之名自此威震四方。

5月13日下午3点12分,原127师师长杨剑率领第一批抗震官兵,登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原军区副政委杜恒岩中将亲自为我们作动员讲话,他的话语坚定有力:“拿出我们铁军的精神,拿出我们铁军的力量,坚决完成中央军委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飞机抵达成都后,我们转战至彭州,又乘车到达都江堰。接着,我们接到了挺进映秀镇的命令!14日凌晨5:30分,师长杨剑带领我们1800名官兵,徒步向映秀挺进。仅仅一个映秀镇,就有上千人被压在废墟之下,生死未卜。从都江堰到映秀镇,实际直线距离不过20几公里,但映秀镇地处深山之中,一路上大多是崎岖蜿蜒的山路。一侧是陡峭险峻、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山,另一侧是奔腾咆哮的岷江。道路早已被乱石掩埋,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在石缝间摸索着落脚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汹涌的岷江。更为可怕的是,余震不断,伴随着大规模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每一次余震,都让大地再次剧烈颤抖,山上的石头如雨点般纷纷滚落。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徒步前行。因为我们深知,早一秒到达灾区,就可能多拯救一条宝贵的生命,我们与时间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较量。

途中,我与指导员以及几名战士在行军队伍的末尾负责帮助一些体力不支、行走困难的战友。突然,我们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忽吁”的声音,仔细一听,是求救声!我们迅速朝着声音的源头奔去,随着声音越来越清晰,我们看到一名男子被山体滑坡的石头砸入了岷江。当时情况万分危急,江水又极为湍急,我们迅速将背囊中的背包绳接成一根长绳,紧接着,我拉住绳子的一头纵身跳入江中,向着那名群众游去。虽说当时已是五月,但江水依旧冰冷刺骨,仿佛无数把利刃割在皮肤上。终于,我抓住了他,用尽全身力气拉拽着,在战友们的齐心协力下,最终成功将他救上了岸。

经过十个小时的艰难行军,我们终于抵达了映秀镇。镇上四处传来“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呼喊声,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和对我们的无限信任。放眼望去一片废墟,房屋、电线和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倒塌。在不断向灾区深入挺进的同时,我们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5月15日,在映秀镇,一名受灾群众焦急地找到我们,带着哭腔说道:“这里面有人,求你们救救她!”原来,埋在废墟里的是她的女儿宋艳梅。房屋倒塌后,女孩就被卡在离地面不足半米的狭小缝隙中40多个小时。要想救出女孩,必须打通这个缝隙。经过仔细查看,找到了关键的薄弱环节——紧贴房间空调外机的位置。于是,我们用双手一点点清理掉外机的机芯和倒塌房屋的碎石,手掌鲜血直流,但我们全然不顾疼痛,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救出女孩。终于,艰难地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余震来袭,本就摇摇欲坠的房子剧烈晃动起来,扬起一片尘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战友安乐不顾个人安危,与宋艳梅一起艰难地把压在她右腿上的砖石扒开。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将宋艳梅救了出来。那一刻,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不仅仅是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的眼眶同样湿润了,心中满是身为军人的自豪与沉甸甸的责任。

在灾区的这100天,是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的100天。从救援行动争分夺秒,到重建工作稳步推进,每一步都饱含着各方的心血与付出。在废墟中探寻生命迹象,我们用双手一点点搬开沉重的砖石,哪怕指甲翻折、手掌磨破;在瓦砾上搭建希望家园,我们日夜奋战,汗水湿透了衣衫。我们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不屈,也看到了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抗震救灾的经历,也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如今,灾区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这100天的坚守与努力,都化作了重生的坚实基石 ,未来必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新的光彩。这100个日夜,也成为我生命中最炽热、最难忘的回忆。

2011年12月,我光荣退伍,迈入酒水行业。时光匆匆,至今已走过一段不短的历程。角色虽已转变,但初心从未改变。返乡创业的这段日子里,全力打造鲁小葡酒业葡萄蒸馏酒品牌。凭借着对酒水品质的执着坚守和产品独特的口感风味,我们的业务版图不断拓展。如今,产品不仅在山东本地站稳脚跟,还成功进军河南、辽宁、广东等地,在各地的酒水市场中崭露头角,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 

回首往昔,曾经身披戎装冲锋一线的日子仍历历在目。如今虽然已脱下军装,但军人的坚韧与担当早已深深融入我的灵魂深处。它时刻提醒着我,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脚踏实地、奋勇向前。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