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司法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目标,落实“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任务要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为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市司法局积极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联合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开展“百名律师进企业,优化环境促发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由91名律师组成法律服务团,深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增强了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为企业及时精准“把脉问诊开方”,累计走访企业4321家,解决问题815个,为企业审查修订合同3277件,出具法律意见书1080份,切实打通了法律服务与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该局严把审查机制质量关,坚持“逢文必审”,将合法性审查作为制定规范性文件、开展重大决策的必经环节,强化审查备案力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调解组织和调解队伍建设,不断培育品牌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员,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并投入使用,21个镇(街)1195个村居(社区)全部建成“一站式”调解中心,实现全覆盖。
为打造高效便民环境,市司法局严格落实公证改革“三项制度”要求,坚持以创新“公证+”服务体系为抓手,形成“公证+司法辅助”“公证+金融”“公证+不动产登记”等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686件,增强公证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对青少年司法保护的职能作用,与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共同设立全市首个“青少年法律维权服务工作站”,全面提高青少年维权工作水平。
该局还充分利用“市级法律援助平台、30个法律援助站、31家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实行“全域受理、初审放权、就近承办、归口管理”的工作模式,持续打造“上善法援”品牌。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83件,开展法律宣传57场次,接待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山东“智慧调解”系统、“法援在线”等网络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造“一体化”指挥调度、“一张网”智慧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际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