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信息“上网”,是我市打造“绿色农资”、助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全省唯一承担全国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的县级市,我市坚持育龙头、健网络、优服务、强保障,以股权为纽带,省市社三级供销社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鲁南有限公司,加强与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合作,定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搭建上联生产厂家、下联销售终端的经营服务载体。动员全市16个基层社以3万元每股的形式出资81万元,与省农服鲁南公司结成层级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渠道下沉、业务下沉和服务下沉。目前,16家基层社全部恢复农资自营业务,并承接农资应急保障、化肥减量增效、废弃农膜回收、“一喷三防”等社会化服务。此外,我市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增效能,推动丰谷农资公司加快转型升级,采取“企业+基层社”农资联采分销模式,集中采购优质农资,降低农资采购成本。目前,该公司代理“鲁西”“联盟”“诺维尔”等十几个农资品牌,全面夯实了农资流通服务基础。
绘就农业发展“绿色”底色,农资集中配送是重要部分。我市积极健全网络框架,建成仓储面积5000平方米的运营农资集配中心,改造提升集农资配送、粮食收储、农技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资配送中心暨农事服务基地,建设市级年储存能力达10万吨的集配中心2处、镇级农资服务站16处、村级农资服务社160处,初步形成了“县有中心、镇有站、村级有社连成串”的三级农资网络体系。坚持服务标准“全统一”原则,对建成运营的农资经营网点实行标准化服务,实现品牌形象、货源采购、物流配送、质量溯源等“六统一”。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系统,实时跟踪调度农资供需及库存情况,形成枢纽分拨最优方案,确保农资储备、流通、供应、运输等各环节的畅通。同时,开通电商超市、微信社群等服务,搭建新媒体赋能中心,实现线上线下商品城乡双向流通,确保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目前,全市供销系统销售各类农资8万余吨,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
为打造生产服务新模式,我市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集体牵头、供销直供”路径,以村或镇街为单位,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加大点对点直供直销力度,将农资配送到田间地头。实施定制化服务,围绕马铃薯产业,在界河镇、龙阳镇等马铃薯主产区,建设马铃薯“一减双增”肥效对比试验田300余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新技术,每亩增产636.95千克,增幅16.47%,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推广托管式服务,创新“供销社+村集体+农民”三方合作模式,各基层社积极对接村居“两委”,在18个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7000余亩,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在获得土地承包金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还可获得股份分红和额外务工收入,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发展壮大的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