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大力推进科技改革攻坚,落实政策措施,坚持创新服务理念,严格落实各级普惠政策,加快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积极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完善项目形成机制和立项支持方式,先后出台了《滕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滕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搭建了高校、企业沟通合作的平台,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突出了科技成果转化重点。聚焦“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组织实施80项创新程度高、产业带动强的科技创新项目,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加快形成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200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市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国际合作基地等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作用。全力推进科技平台提档升级,着力提升重点科技平台建设运营水平,努力创建一批省级平台,冲刺一批国家级平台,全面打造产业创新“新引擎”,累计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平台39家。围绕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突出企业引才用才主体地位,全力推动与中科院、北理工、华中科技大、西安交大、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对接,实现精准引进。目前,引进培养省级以上科技人才28人。全市全面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先后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会、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培训会等专题培训9场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培训镇街及企业人员600余人次,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加强入库企业跟踪辅导,确保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