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专栏以《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做农民信得过离不开的“生力军”》为题,宣传报道滕州市供销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经验做法。
全文如下:
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做农民信得过离不开的“生力军”

滕州市界河镇土楼村示范田的马铃薯喜获丰收。受访企业供图
在“三夏”备耕的关键阶段,山东省滕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点对点”直供直销,确保农资产品质量,打通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同时,增加定制服务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不仅备足粮食的“粮食”,还为粮食增产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2023年,滕州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复同意开展全国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按照“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的要求,试点市县需要加快培育壮大农资龙头企业,着力建设农资配送中心,织密织牢基层农资经营网。作为试点之一,且目前是供销系统组织体系最健全、经营业态最齐全、资产保持最完整的县级社代表,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构建农资经营网络、农资供应与配送等方面都进行了哪些探索?建设农资保供网络
推动“绿色农资”全面落地
面对不断变化的农资行情以及保证农业丰收的重任,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密切跟踪研判市场行情,及时对接上游农资生产厂家,做好农资商品储备,丰富农资商品供应品种,保障商品质量,确保市场供应有序。据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鹏介绍,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创新构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市场化运作更高效、服务领域更广泛、社会影响力更凸显的制度机制和运转体系,切实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农民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农业农村发展“生力军”。她说:“为了全面加快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已经培育出1家农资龙头企业‘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鲁南有限公司’;依托滕州三兴物流公司现有仓储设施,建设市级农资配送中心1处;依托鲁南公司动员16个基层社入股81万元,通过委托代持股方式与鲁南公司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密切了层级社间的联合与合作,在全市涉农乡镇新建、改造镇级供销农资服务站16个,村级农资服务社(网点)总数达到160个,建成了‘市级农资集配中心+镇级农资服务站+村级农资服务社’的全市农资保供‘一张网’。”同时,为了抓好废弃农膜回收处理,推动“绿色农资”落到实处。2023年,滕州市供销合作社主动对接滕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和各乡镇,通过“政府牵头、供销合作社承接,财政扶持、回收与销售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实施开展了废弃农膜和农药危废包装物回收工作,把农资经营与农业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在全市建设了7个固定回收站点和120个临时网点。截至2023年底,共回收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100余吨。此外,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社抓好农资经营服务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专班,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滕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对接,承接政府采购项目,主动为政府“担担子”。两年来承接了滕州市“2022 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2022年度、2023 年度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及“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项目”等项目。为实现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绿色化,滕州市供销合作社深入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马铃薯“减肥增效”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马铃薯是滕州地区的农业支柱性作物,全市春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近50万亩。在连续多年的种植历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土壤的富营养化、酸化、盐化以及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加重、品质下降以及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等,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滕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鲁南公司已连续两年推广马铃薯“全营养分餐式施肥方案”,将原来“一炮轰”的施肥改为“分餐式”,避免肥料的前期浪费、后期植株缺肥等现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使得土壤保水、保肥、透气性能提高,马铃薯植株长势健壮、抗性强、病害少、产量高、品质优。5月初,滕州马铃薯“减肥增效”在界河镇进行示范田测产验收,测产专家组分别在示范田、对比田随机选取3个点位进行产量对比,经过采挖、分类、装筐、称重、测算等流程,示范田平均亩产4504.71公斤,对比田平均亩产3867.76公斤,亩增产636.95公斤,增长16.47%。种了十几年马铃薯的界河镇土楼村种植户刘涛非常认可供销合作社的产品和务实的服务。他说:“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真正为我们着想。今年试验田要比使用大化肥的对照田产量高出很多,特别是马铃薯的色泽、个头、薯型都比较好看。”从测产结果看效果显著,这也是滕州市供销合作社把农资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有效探索。王鹏介绍,在去年春季马铃薯种植季,分别在大坞、界河、龙阳、东郭、姜屯等乡镇选取13个肥料对比示范田,在马铃薯生长关键节点,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跟踪、指导、监督执行,同时多次开展田间地头农技指导培训,为老百姓答疑解惑。通过部分地块的测产对比,示范田亩增产9%~25%,在不增加亩投入的基础上,改良了土壤,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打响了供销合作社的金字招牌。滕州市供销合作社以拓展业务为主线,靶向发力创新服务“三农”新模式,聚焦“三农”需求,创新实施“基层社+”模式,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王鹏强调,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坚持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制度管理上全面发力、强力推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内生动力,重新组建供销合作社乡镇基层组织,承担起原基层社为农服务的有关职能,确保供销合作社资产不流失、阵地网络不丢失、经营业务不损失、骨干队伍不散失。首先,“基层社+合作社”建设支农链。目前,领办参办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91家,培育各级示范社11家,采取“市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以鲁南公司为主体,在全市9个乡镇18个村托管土地7000余亩,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全年助力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带动基层社增收15万元。其次,“基层社+服务站点”打通物流链。围绕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快递进村流通渠道,搭建以零担物流为主的乡村通物流网络,积极推进“供销+邮政”“供销+交通”等联合合作,打造了以滕州为中心,辐射直属乡镇、村级直通直达的网络布局。目前除了市级乡村通物流分拣中心1处外,开设城区物流服务点8处、镇级物流分拣中心14处、村级物流服务站点130余处。2023年配送量17万单,实现收入730余万元。最后,“基层社+金融机构”强化保障链。发挥“供销+保险”独特优势,加快服务模式和保险产品转型升级,强化推进供销合作社“三类土地”农业保险,实现了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降低了规模经营风险,开展农业保险1.25万亩。深化“供银担”合作,为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信贷服务,累计提供贷款420万元,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着系统内农资主营业务恢复快,滕州市供销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和效果逐渐扩大,“供销农资”品牌重新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叫响,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增强。滕州市16家基层社全部恢复了农资直营业务,其中界河社农资直营从“0”吨起步,仅用8个月的时间直营销售“鲁供农服”品牌化肥近800吨,实现了“质”的飞跃。界河供销合作社主任田华伟告诉记者:“界河是全市马铃薯主产区,化肥需求量大,我们联合镇政府开展‘供销农资直购、助力乡村振兴’等宣传推介活动,注重与村‘两委’、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加大农资‘点对点’直供直销,并在农作物种植关键时期,跟踪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定制服务促进了销售。同时培训村级基层社,帮助他们打开销路。”去年以来,滕州市供销系统积极组织基层社为村民和种植大户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农业生产服务,2023 年全系统累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110万亩次;把农机服务融入到农资经营和农业社会化中,由“等客上门”向“上门服务”转变,其中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和玉米飞防作业面积13.6万亩次,在去年“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全系统累计筹备农机500余台(套),烘干设备12台(套),全力服务“三夏”“三秋”农业生产,确保颗粒归仓,累计收获小麦、玉米7700吨,两季实现粮食销售约1848万元。今后,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将继续全力推进“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按时完成试点任务,确保取得更好成效。进一步拓展以农资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通过自建、联合等手段,组建从事“耕、种、管、收”等环节农业农机专业化队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质量和规模,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种植成本,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王鹏强调,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始终坚守“不管怎么试、怎么改都不能把为农服务的宗旨改丢了,不管怎么试、怎么改都不能把系统优势、规模优势改没了,不管怎么试、怎么改都不能把社有资产改少了,不管怎么试、怎么改都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改偏了”的底线不动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将继续秉承“群众需求的就是我们追求的,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宗旨,全力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再创事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