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激发广大妇女爱国拥军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全社会营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在“八一”建军节期间,滕州市妇联特进行“十佳兵妈妈”“十佳好军嫂”事迹展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们的先进事迹吧!
孔芳 滕州市姜屯镇邱庄村
她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家妇女,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光荣杰出的事迹,却一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将两个儿子培养成人,并相继送入部队,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几年来她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在她的教导下两个儿子都能够安心本职、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两个儿子出生军人家庭,父亲邱珍丰1983年入伍,在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作战勇猛,冲锋在前,左腿不慎被炮弹击中,仍顽强战斗,直到消灭敌人的最后一个火力点。因表现突出,荣立“战时三等功”。孔芳经常为两个儿子讲述父亲的军旅经历,并给予两个孩子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他们向父亲看齐。
大儿子2005年入伍,被分配到艰苦边远的新疆库尔勒地区,环境苦,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他在部队不怕苦不怕累,什么苦活累活都冲在前、干在前,深受班长和领导的喜爱,在2006-2011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士兵”,2009年参加某型号武器科研实验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0年因年度工作表现突出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2012年被破格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成为了一名军官。饱尝荣誉的他,并没有躺在功劳薄上安于现状,在成为军官后,依然保持着战士时的那股冲劲,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各一次,之后转隶来到新单位,依然保持着那份工作热情,任连长期间,所带连队被基地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在2020年参加火箭军干部比武中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并在年底荣立“个人二等功”。二儿子2006年12月入伍,在入伍前他就受到哥哥的影响,立志要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后来他如愿分到了海拔更高、环境更苦的西藏地区,并同他父亲、哥哥一样刻苦努力兢兢业业,在2009年、2012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士兵”。
在两个儿子服役的十几年里,她有时自己生了什么病,或是家里出了什么事,都是把伤心和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从不曾和儿子提起,有时生活的压力常常压着她喘不过气,经常偷偷流泪,但她对儿子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并积极鼓励儿子在部队好好表现,一定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不留余力的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今,两个儿子在部队越来越好,几乎每年都能获得奖励和荣誉,看到现在家里满箱子的军功章,她知道之前一切的付出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新时代的“兵妈妈”,她很普通、很平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壮举,但她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并用淳淳教诲和无私,全心支持着孩子们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革命军人。
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 冯存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牵挂却不阻挡,和蔼却不宠溺,她懂子更爱子。在柴胡店镇刘村,有这样一位兵妈妈。
兵妈妈冯存英,在2013年9月送两个儿子一起报名参军,村书记为他们家庭悬挂“光荣之家”光荣牌,2021年因大儿子在部队表现优秀,被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二等功臣之家”,军地领导到他们家送去了慰问。兵妈妈冯存英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用真心和行动展现着满腔拥军热情。
一、爱子有方,家风优良。
冯存英的公公是一位光荣的老革命军人,身上流露着军人敢于担当的血性和保家卫国的精神品质,孩子们从小就在爷爷的影响下,怀揣着身穿军装为人民服务,手持钢枪报效祖国的梦想。冯存英从孩子们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好男儿志在四方,要坚定自己的家国情怀,去部队锻炼过硬的意志品质,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强国梦强军梦中去,鼓励儿子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要挺身而出,为孩子们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她坚持身教言传,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子女,注重子女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常说,军人是一个神圣而又特殊的职业,肩负着保家卫国、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使命。于是,冯存英在儿子高中毕业后鼓励儿子参军入伍,锻炼过硬素质,传承红色基因。冯存英儿子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优秀,服役两年后考上火箭军工程大学,201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母亲受邀到部队为儿子颁奖。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再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评为练兵备战先进个人,母亲为儿子的表现感到骄傲。
二、爱岗敬业,勤劳致富。
冯存英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丈夫在泉上矿上班,她非常理解丈夫的辛苦,一个人洗衣做饭带孩子,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日复一日地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条,年复一年地把地里的庄稼浇灌的颗粒饱满。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她深刻领会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抓住发展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除了种玉米、小麦、土豆,她还琢磨着发展养殖业,她把想法给家人说了以后,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儿子还在网上给他买了相关书籍,刚开始种玉米、小麦、土豆,后来养鸡、养鸭、养鹅、养兔子,年复一年总结了一些种植和养殖的经验,承包了60亩土地,丈夫退休后,两人一起投入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在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帮助下,她们家庭在奔小康的路上越来越幸福。
三、爱亲孝老,积极拥军。
家中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好,她每天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从不埋怨,对待老人和谐包容、亲情深厚,老人生病了,她第一时间带着去医院检查,端茶倒水、忙前忙后,照顾老人无微不至。她团结邻里助推社会和谐,每年农忙时节她都会把家里的农用机动三轮车借给乡亲,帮邻里卖梨、割麦、种土豆,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爱亲孝老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在母亲的熏陶下、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了全面的优秀品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冯存英家庭积极拥军,村里修路、新建幼儿园,她积极主动出钱出力,展现了军属的良好形象。外甥高中毕业后,她鼓励外甥报考军校,到军营建功立业,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儿子服役期间因参加军事比武膝关节受伤严重,她没有难过、没有责怪,鼓励儿子积极工作、热爱生活,要积极恢复,不能给部队添负担,服兵役两年后二儿子退伍返乡,她始终如一地关心退役军人,她用实际行动弘扬家国情怀,真正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充分体现了军属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大妇女为国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她用爱心呵护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冯存英家庭2022年度被滕州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对农村家庭文明传承起到了带头作用。
戴兴秀 滕州市级索镇赵坡村
戴兴秀,是一名兵妈妈,也是滕州市级索镇赵坡村的妇联主席。2014年,儿子到了能参军入伍的年龄,希望儿子报名参军,到部队去接受锻炼,为国家做贡献一直以来是我的大心愿。可家中只有这一个男孩,家人都不想让他到部队吃苦,可她说当兵报国不仅是孩子的义务,更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做人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再说,年轻人到部队大熔炉里锻炼是一件好事,在我的再三劝说下,家人终于同意儿子报名参军。
从事妇联工作以来,她紧紧围绕“党政需要、妇女所急、妇联所能”的标准,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全心全意为我村妇女、儿童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一路走来,妇联从以前的一个人变成了现在的一支队伍,她也从青年人变成了中年人。
作为一名基层的妇女工作者,她用汗水和热情赢得了上级领导和本村村民的认可和称赞。她深知在生活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围绕上级妇联和镇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开展村级妇联工作,作为新时代女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让儿子在部队以她为榜样,积极进取,为国奉献。工作中她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美丽庭院”评选工作中,不畏困难,她和妇联执委一起走街串巷严格按照“五美标准进行“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上级的任务目标。组织开展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镇妇联的指导下,聘请了专家为村妇女讲解各种蔬菜、水果、养殖等实用技术,促进了村农业发展。
她时刻激励着儿子,在部队中,儿子因成绩表现突出,现任职班长。多次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技术比赛中取得第一名,获得奖杯。
为丰富姐妹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活动为载体,她千方百计为村妇女搭建展示才华的活动平台,比如“读书会”、“广场舞大赛”、“徒步健队”等等,丰富了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文明和谐的乡村乡风。为提高村民身体素质,倡导健康精神生活,她自掏腰包购买了广场舞音箱,现在已有50余人加入广场舞队伍。在平时的生活中,她经常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妇女,为她们排忧解难,组织村妇联执委成员和巾帼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她在平凡岗位上认真履职,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不断为村妇女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狄爱玲 滕州市西岗镇半阁村
狄爱玲,西岗镇半阁村支部委员、妇联主席、卫健主任,她以身作则为孩子传承好家风、树立典范,多次被评为市、镇两级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2012年,把独子送入部队,在儿子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名光荣的“兵妈妈”。
一、良好的家风,影响了儿子的成长。
热爱国家、孝敬老人、团结邻里、工作尽责、乐于助人是狄爱玲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准则,作为一名党员,从儿子小时候就灌输长大后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日常更是注重言传身教。她担任村里的卫健主任、妇联主席,工作20余年来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谁家有事,总是热心帮忙,谁家闹矛盾就耐心做思想工作,跑前跑后,为村民办大小事物,在家庭中起早贪黑操持家务,侍奉老人,每顿饭都是亲自做好送到老人面前,照顾好老人的同时还要帮儿媳照顾孙子,把老人和孙子都照顾的无微不至,把家庭经营的井井有条,特别是每次征兵信息的时候,她都会给儿子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要到军营中励练,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等你到年龄,咱就去当兵,为国家做贡献,在不断的身教中端正了儿子的“三观”使儿子在学习上认真刻苦,生活中助人为乐,家庭中孝顺家人,也是在不断的言传中参军入伍的萌芽在儿子心中播种开花。
二、孜孜不倦的教诲,坚定儿子从军报国的决心。
2012年12月,狄爱玲带着不舍送儿子参军入伍,并讲到,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团结同志,好好工作,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没想到是儿子入伍后面对严格艰苦的新环境不太适应,经常家里打电话并时不时的透漏想当两年回家的想法,为了能让儿子安心在部队服役,不厌其烦的给儿子做留队的工作,经常对儿子讲到“参军报国 无上光荣,要在部队好好学习,好好训练,当兵就要当听话的兵,当优秀的兵,当能打仗的兵,在军营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在她的细心说教下,儿子很快融入部队生活,并逐步坚定了从军报国的信心,工作中积极表现,训练中认真刻苦,入伍一年便被表彰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顺利晋级士官,继续在部队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三、默默付出积极鼓励,坚定儿子建功军营的信心。
儿子晋级士官后,她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和引导,2018年母亲病重,她往返照顾母亲和公公、婆婆之间,身心疲惫累到患病住院,但从未给儿子提起,每次和孩子通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一再叮嘱儿子,要在部队这个熔炉中好好锤炼,要经得住摔打磨炼,受得住委屈挫折,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她的付出和鼓励下,儿子立志在军营中建功立业,入伍第四年提干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成为一名干部,无论是在塞北草原实兵演练还是东南沿海执行任务,无论是在南方密林厉兵秣马还是在雪域高原卫国戍边,他都牢记母亲讲的话,做一个听话的兵,优秀的兵,在军营建功立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从军校毕业后,工作劲头十足,训练异常刻苦,仅3年就从排长直接提拔为连政指导员,任指导员期间连队及党支部3次被评为“四铁”先进连长和“先进基层党支部”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1次,并多次获得“优秀士兵”“四有”优秀军官“优秀共产党员”“猛虎标兵”等荣誉,多次在上级演练比武中取得好成绩,受到各级的一致认可和表扬。
刘西霞 滕州市洪绪镇孔屯村
刘西霞的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等红色电影,在他心目中,军人是崇高神圣、是英勇无畏的。从那时起,长大后当一名解放军成为他一直的梦想。
2009年,儿子到了应征入伍的年龄,刘西霞想让孩子去当兵,希望儿子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有所锻炼、有所收获。可孔令印是家里的独子,全家人视他为掌上明珠,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不舍得让孩子去吃苦。刘西霞就先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刘西霞说服家人,带着儿子报名参军。至今儿子已在部队服兵役15年,而刘西霞也已经做了15年的兵妈妈。
为了让儿子安心服役,献身国防,为部队建设做贡献,刘西霞首先从教育入手,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当一名合格军人。儿子入伍后,她经常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谆谆告诫儿子牢记初心使命,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热爱人民,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2018年儿子结婚之后回到部队,刘西霞告诉儿子家中一切有妈妈在,让他放心。儿媳妇两次生产儿子都在部队执行任务未能陪在身边,由她照顾儿媳妇和孩子的一切起居。让人欣慰的是儿媳妇张晶也是孝顺懂事,从不拖丈夫后腿。还被丈夫所在部队评为“最美军嫂”荣誉称号。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然刘西霞也与其他母亲一样很爱她的孩子,但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安心部队生活,即使自己和老伴生病住院,也从不告诉儿子实情,每次给儿子打电话总是这么几句话:“爹娘身体挺好,家里也很好,在部队好好干,别惦记家,一切有妈在。”其实儿子心里明白,母亲年龄也不小了,怎能放心,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作为一名军人,儿子知道应当怎么去做,只有踏实训练、保家卫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自儿子入伍以来,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连队党支部委员、思想骨干等职务。多次参加各项演训及比武,并取得优异成绩,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多次荣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等称号,以义务兵身份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驻地从苏州到上海再到福建,部队多次调整改革,多次岗位职责更换,每次都是干一行爱一行,每次都是在新岗位上重新开始,自身都有着新的锐变,确实是铸就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当听到看到这些,作为一名军人母亲,刘西霞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