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枣庄日报-两会特刊》报道“滕州经开区以实干实绩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原文链接: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501/07/node_08.html
擦亮国家级金字招牌
以实干实绩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2024年,滕州经开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以 “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按照“1336”总体工作思路,锚定“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和工业倍增计划,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促转型,呈现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集群加速显现、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体现国家级开发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与担当。预计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560亿元,税收 41.5 亿元。滕州经开区入选2024年全国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清峦福兴高端机床智能制造项目获评全国数智开发区建设应用优秀案例。
聚焦项目突破
“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年来,滕州经开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跑出了项目招引、建设的“加速度”。一是项目招引量质提升。紧扣“化机锂医数”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成功引进总投资107亿元的新能源材料一体化、总投资53.5亿元的高铁新区临湖片区综合开发、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130万吨甲醇制烯烃、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20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总投资11.6亿元的开放经济产业园、总投资11.2亿元的海鹏高端数控机床等过亿元工业项目20个,投资总额329亿元。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升,2024年1-11月份,实际到位外资9103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02亿元。二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威达精工高端数控机床、交大智邦智慧工厂、清峦福兴网联数控机床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机床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省级试点。规划建设滕发科技、鲁班科创、墨子智造等6个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如鲁班科创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5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协作与创新发展,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三是项目服务持续优化。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化重大项目专班制、重点项目专员制、重大工程片区指挥部制,全流程帮包,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实际困难。“一企一策”促培育,对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小微企业实行分级培育、动态管理,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总数达到241家。联泓新科上榜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中材锂膜进入“小巨人”企业50强榜单、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腾达科技成为2024年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聚力科技创新
“新”的动能更加强劲
一年来,滕州经开区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高标准培育创新主体。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强化企业跟踪辅导,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45家。大汉智能科技入选全市首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联泓新科入选2024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鲁南化工被国资委授予“科改企业”标杆企业。鼓励骨干企业加强研发力度,如普鲁特机床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研发关系,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腾达科技依托自身省级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二是高质效推进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如大汉智能聚焦“人工智能AI+互联网+数字化制造”的新模式,首创国内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云平台AI大模型人机对话应用,五轴摆头车铣复合机床研发获得国际先进技术鉴定,填补国产高端机床关键空白;德萨大数据公司入选2024年度省级优秀大数据产品;腾达特种钢丝获评首批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威达精工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有荣机床被认定为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三是全方位营造创新生态。强化招才引智,完善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在开发区“引得来、留得下”,2024年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硕士及以上人才80人。强化平台建设,威智医药、奥卓新材料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威智医药获批筹建靶向核素偶联药物研发省级重点实验室,普鲁特机床入选2024年山东省“一企一技术中心”。
聚能产城融合
“美”的底色更加鲜亮
一年来,滕州经开区高铁新区按照“以产兴城、先产后城、产城融合”思路,全力打造“中华善城新地标、产城融合新高地”。一是以规划布局为引领,全域化推动“以产兴城”。突出“产业带动、空间突破、全域振兴”,科学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综合配套服务区、墨子湖片区、CBD商务区、安置区及化工学院片区、高端居住区等七大功能片区,一体推进、互为补充、错位发展。二是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全过程推动“先产后城”。坚持高标准招商、高效率建设,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引建力度,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中材科技拉挤板、鲁班数控、东城液压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抓好水、电、气、网等要素保障,完成新能源产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二期等项目1056亩土地征收工作,完成周村、临湖大道南侧区域601户房屋拆迁工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贷款,结合基础设施项目与中铁四局合作引进外资4690万美元,有力保障高铁新区建设资金需求。三是以集聚人气为导向,全方位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实施临湖大道、呈祥大道、孟尝君路、同德大道等路网建设,实现高铁新区与主城区融合。建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启用市人民医院高铁新区院区,实施中医院迁改项目建设;推动英华中学并购辅华中学,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枣庄工程技师学院加快建设。东沙河地表水厂、华润天燃气门站运营,推进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岗上遗址”发掘保护和文化传承。实施荆河上游、小洪河综合治理,建成养德、善渊湖、小洪河、荆泉公园及荆河东路“善文化”绿化廊道,城市发展环境、品质内涵进一步提升。
聚势营商环境
“优”的服务更加提升
一年来,滕州经开区坚持“您今天的服务,企业满意吗”和“企业有困难,先找开发区”的服务理念,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难题。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展开发区南区、洪绪片区、高铁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并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高效完成35KV中塑线、10KV王开线等12条供电线路迁改,实施益康大道、祥源路等18条道路近33公里的雨污管网改造。鲁南化工园区“扩区增容”加速推进,投资22.4亿元的基础设施综合提升基本完工,化工园区顺利通过全省安全风险D级复核,入选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二是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扎实开展“企业满园”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整合区内工业用地,按照“技改新上、对外招商、收储盘活和依法处置”的“3+1”工作思路,遵循“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通过协商洽谈、自我盘活等方式,先后盘活日普车业、传化产业园等闲置低效项目19个,盘活土地2006亩。三是持续优化软环境。牢固树立“服务现有企业是最好招商引资”的理念,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高质量推动滕州经开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成功争取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大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送政策解难题”活动,大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新岁启新程,踔厉再奋发。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正如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庆东所说,“新的一年,滕州经开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锚定‘招商引资主力军、项目建设主战场、企业培育主平台’的发展定位,大干快上,奋力攻坚,全力建设国家级一流开发区,为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开发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