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处悟时代坚守 平凡中见精神光芒
殷允昌
翻开梁晓声先生的《人世间》,百万字的篇幅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长卷,以北方“光字片”周姓平民之家为原点,串联起三代人近五十年的人生起伏,既写尽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悲欢离合,更藏着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细读此书,那些关于平凡、担当与希望的故事,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更给予当下人深刻的启示,让我有三点感悟尤为真切。

一、于“平凡”中见不凡,读懂人生价值的底色
书中的周秉昆,没有哥哥周秉义的仕途显赫,也没有姐姐周蓉的知识分子光环,只是“光字片”里一名普通工人。可他始终怀着一颗善良坚韧的心,朋友落难时倾力相帮,家人需要时默默扛起重担,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里,把“对人真诚、对事尽责”做到了极致。这让我明白,人生并非只有“高光时刻”才值得称颂,更多人如周秉昆一般,在各自岗位上坚守本分、温暖他人,这份“于无声处见真情”的平凡,恰恰是人生最珍贵的底色。
二、以“担当”扛使命,见证个人与时代的同行
周秉义任副市长时,不顾阻力推进“光字片”棚户区改造,一心想让群众住上安稳房;周蓉为追逐理想,远赴山区支教,用知识点亮贫困孩子的未来。他们的选择,让“担当”二字有了具体的模样——既是对个人理想的坚守,更是对时代责任的回应。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变迁中,正是无数像周家兄妹这样的人,带着“敢闯敢干、敢担敢为”的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力,才汇聚成推动时代向前的力量。这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心怀一份担当:既要像周秉义那样,面对群众期盼敢啃“硬骨头”,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也要像周蓉那样,带着情怀沉下身子,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好日子”,让担当成为工作的“主基调”。
三、历“苦难”守希望,汲取向阳而生的力量
小说从不回避生活的艰辛:周秉昆经历下岗失业的困境,周家也面临过亲人离世的悲痛。但梁晓声先生没有沉溺于苦难,而是着重刻画人物在困境中的不屈——他们会难过、会迷茫,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邻里间的互助、家人间的扶持,总能让他们从低谷中重新站起。这份“直面苦难却心怀希望”的态度,恰是最动人的力量。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挫折,或许是学业上的瓶颈,或许是工作中的难题,但正如《人世间》所传递的,真正的强大不是从未经历困境,而是在困境中依然能守住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温暖,一步步走向光明。
《人世间》写的是周家的故事,却映照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它让我们看见平凡的价值、担当的意义,更让我们懂得在岁月流转中,要始终怀揣希望、坚守初心。读完这本书,我更愿以书中精神为指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在前行中温暖每一个人,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人世间”篇章。
荐书人:殷允昌,市政协委员,洪绪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