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善读书
书香政协|王慧利 精品好书推荐—《冬牧场》
时间:2025-10-17

再寒冷的冬天也有温暖的内核  

王慧利

这不是一本“有用”的书,也不是一本有高深含义的书,但我觉得她很美,一种朴实的美、自然的美。作者的语言不华丽,但是温暖、流畅。

作者李娟,作品以纪实散文为主,在《冬牧场》序言里,作者说这本书是她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她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她说“在《冬牧场》之前,似乎所有的写作都在寻求出口,到了《冬牧场》才顺利走出,趋于从容。”

作者跟随牧民一家深入新疆北部戈壁牧场的沙窝子,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了一整个冬天,然后写下了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对人物、环境等的价值评判,只有以作者视角对身处冬牧场牧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客观记录,像是一部纪录片。作者总是以细腻又宽广的角度展现牧民逐水草而居的动荡生活。从放了胡椒、丁香的奶茶到从羊粪灰里烤出的馕,从浩浩荡荡的畜群到精美手工绣花的毡片,作者的描写总是让读者从细微处感受到即便是再艰苦的环境,也有动人的生活之美。
      这本书能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在极寒、大风、干燥、缺水的茫茫戈壁荒野里靠放牧生存的生活,不通电、没有网络、没有蔬菜,只有小小的太阳能板蓄电用于晚上照明,只有冬窝子里的羊粪做燃料,只能走到很远的地方背雪用来做生活用水,只有几颗白菜便是一整个冬天的维生素来源,因此他们的指甲盖都是凹凸不平严重变形的。遇到长期不下雪的干旱,要走更远的路去背雪,再不下雪就只能再往北迁移。如果遇到暴雪,积雪厚达一米,要靠人工开凿出道路才能保障羊群顺利出去找草吃。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依然欢乐、友善、感恩,有音乐便起舞,有陌生人到访便拿出最好的饭食招待客人。在孤独寂寞的荒野牧场,方圆几十公里外才能有另外的牧民,为了在需要帮助时能及时得到帮助,牧民们自发的形成了这种好客的风俗,只要有人到了地窝子,主人一定会热情接待。

翻开这本书,辽阔、荒芜、壮美的戈壁自然地展现在你面前,总是让人充满对坚毅、勇敢的牧民的敬佩,总能感受到一股力量,一股能够温暖寒冬的力量。

为了生存人们总是并肩作战、牵手迎战风和雪,充满信心和希望,因为寒冬总会过去,即将来临的便是温暖、丰盛的春和夏。

荐书人:王慧利,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市妇女儿童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