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善读书
书香政协|李 娜 精品好书推荐
时间:2025-08-27

自由与“被讨厌”

——阿德勒心理学中的自由觉醒

李 娜

“有风无风皆自由 向往着远方 寻找理想的温柔 平凡日子中 不争不夺不忧愁 行走人海中 做个某某某”热歌的旋律充斥着大街小巷,行人身不由己哼唱。自由这点事不分古今中外,几乎每个人从懂事起,心里都藏着这么点念想。《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可以说是历练内心、唤醒自我的秘籍,它让我们明白,自由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态度。

什么是自由?阿德勒心理学对自由的定义和传统观念有很大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反常识的。传统眼中的自由是放纵自己、逃避责任、权力自由,而阿德勒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按自己的价值观活,不被他人的眼光绑架”。自由不是任性,很多人认为自由是没人管我,想干嘛就干嘛,而阿德勒认为“有勇气选择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哪怕别人不理解”;自由不是孤独,很多人认为自由不需要别人,自己就能活,而阿德勒认为,“我可以和别人建立关系,但不依赖他们的认可”;自由不是自私,很多人认为只要我开心就好,别人关我啥事,而阿德勒认为“我的自由不影响你的自由”,不控制别人,也不被别人控制。

为什么要自由?阿德勒认为人们总是犯错误,错误的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所以人需要自由,只有自由是“做自己”的唯一方式,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体验“我的人生我说了算”的踏实感。自由可以摆脱烦恼,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害怕被他人否定、讨厌或排斥,真正的自由必须有不惧被讨厌的勇气,否则人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自由可以给予幸福,幸福源于“自我接纳”和“他者贡献”,但这两者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能在真实的关系中找到归属感;自由可以当人生的主人,掌控自己的人生,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选择,在主动选择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怎么做才自由?阿德勒提出自由的阻碍并非外部环境,而是我们对“被认可”的执念,获得自由的核心在于挣脱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体系,通过心理层面的“课题分离” 和 “自我接纳”,勇敢面对被他人讨厌的可能性。自由要明确自己的课题,每个人的人生课题是独立的,“别人如何评价你,是‘他人的课题’,你无法控制;你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课题’,无需被他人干涉”;自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自由与责任不可分割,基于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做出选择,就需要准备好承担相应结果、自我负责,这不是自由的负担,而是自由的证明;自由要不依赖他人认可,自由不是孤立,而是“在关系中保持独立,同时主动建立连接”,把他人看作伙伴而非敌人,在贡献感中获得自我价值,而非通过“被认可”。


荐书人:李娜,市政协委员,善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