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验和全球进展》一书,围绕“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进展”“环境治理与产业政策的探索实践”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该书立意高远、内容翔实,既系统总结了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实践与创新,又以全球视野探讨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曾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本书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展现了中国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科技支撑和社会参与,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例如,书中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碳市场试点等重大举措,这些实践不仅改善了国内生态环境,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并未局限于中国经验的总结,而是将其置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对比与思考。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书中指出,尽管各国发展阶段和国情不同,但中国在环境治理中形成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模式,以及“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的方法论,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例如,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不仅推动了自身能源结构转型,也为全球减排注入了强劲动力。
书中强调,中国的环境治理体系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考核问责等多重手段,形成了强有力的执行机制。例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执法的干扰,推动了环保责任的层层压实。同时,中国注重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创新,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的转变。这些经验表明,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技术手段,更需要制度保障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全球层面,本书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公平合理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始终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从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到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从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以行动彰显了大国担当。书中特别提到,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其应对环境挑战。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破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责任分担上的分歧提供了新思路。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阐释。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而西方工业文明长期奉行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生态危机。中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理念相结合,提出“生命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这一观点令我深受启发:环境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价值观的重塑。
在政协履职中,我们应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弘扬绿色文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建言资政,推动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美好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