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褶皱里,莫让爱意成荒原
马洪伟
翻开迟子建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文字如同一缕带着温度的风,轻轻拂过心灵的原野。这部散文集,文笔平实,感情真挚,父女、母女间的平凡瞬间,饱含着最珍贵的亲情,深深打动着我。
文章写庭院、写田园、写故乡……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在作者笔下,无不生机勃勃、含情脉脉。《灯祭》一文中,作者回忆儿时的冬天,总有父亲制作的灯笼陪她过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像一位魔法师,无论多忙,都会为她耐心完成一盏可爱的灯笼。多次制作灯体时炸裂的失败,都不会浇灭父亲为女儿做灯笼的热情。那跳动的烛光,照亮了漆黑的冬夜,更填满了一个小女孩欢欣的童年。当她打着称心如意的灯笼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父亲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这段文字画面感极其生动清晰,我沉浸中父女间的融洽中温暖了许久。岁岁枯荣,灯笼停留在了她的童年,父亲也走向了永恒的大地。在父亲坟前,她为父亲点燃了第一盏灯,那灯守着父亲,虽灭犹燃。
《龙眼与伞》一文中关于母亲的描写,同样令人动容。母亲总是在默默付出,关心着家人的衣食住行。一顿饭菜、一句叮嘱,无不蕴藏着母亲的细腻与熨帖。母亲因为送伞打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继而承接了她因懊恼产生的所有坏情绪。母亲是最大的容器,无论子女的攻击性有多大多强,她都会照单全收,绝不反弹。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时光残酷地反衬着生命的脆弱,时光也和熙地延续着爱与美好。文中这些触及心灵深处的记忆,永远留在作者心中,给她足够的力量怀念过去、感悟当下、憧憬未来。
读后我不禁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多少这样的细节已被我们漠视和忽略呢?
科技赋予了我们随时相见的可能,却在每个家庭饭桌上筑起了无形的围墙。母亲烹调的烟火气里,年轻人专注地盯着掌中的方寸天地;父亲酝酿了整月的思念,在视频通话中化作“记得按时吃饭”的程式化叮嘱。那些需要慢慢炖煮的亲情对话,被快节奏的生活压缩成社交软件里的表情包,在数据洪流中逐渐稀释成苍白的符号。
在这个万物皆可量化的时代,我们习惯用转账金额丈量孝心深浅,却遗忘了母亲接过现金时眼底转瞬即逝的失落。快递员代送的保健品包装再精美,终究裹不住父亲独坐院中时香烟明灭的孤寂。那些被智能手表精准监测的心跳曲线里,唯独缺少了他们看见子女归家时骤然加快的脉搏震颤。我们在城市森林里追逐物质的丰盈,却任由情感的绿洲日渐沙化。母亲絮叨的童年往事,父亲珍藏的老旧照片——正在记忆的阁楼里积满尘埃。
本书的文字就像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要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不要等到一切逝去,才追悔莫及。《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它让我们在感受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迟子建的文字世界,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力量。
荐书人:马洪伟,滕州市政协常委、滕州市医保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