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政协|李 娜 精品好书推荐
时间:2024-02-07
李 娜
晨起送走父子俩,看着仍在入睡的小儿子,心中无限感慨,温和坚定的内心方可陪伴他们快乐成长。孩子小时,一切还好,进入初中,青春萌动,作为母亲有时也会不知所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入手初衷即为此,通读全书,终懂得所有的治愈离不开自愈。

由古及今,但凡身边有人言行异常统统被归为“癔症”之列,而“癔症”近乎等同于“神经病”,渐渐等同了国骂常听于耳。当今的社会,生存压力与生俱来,我们也常与孩子们共情,现在的他们远比我们当年卷太多。如此,读书、就业、养老总有各种压迫感直逼内心,很难遇到问题淡然处之。烦躁失眠、情绪低落、消极自卑等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却被深深掩藏,不敢触碰,久了病了,“癔症”来了。心病还需心药治,此书通过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询,真实还原了心理咨询的原貌,是一本心理学入门书,没有拗口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繁琐复杂的案例介绍,完全是用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观照现代人的内心伤痕;即便不了解心理知识的读者,也会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收获良多。
人在社会中,难免会有各种符号、标签,身段也会随着做各种伸展、弯曲。蛤蟆先生的祖父德高望重,有权有势,父亲经营一家酒厂,毕业后又被迫回家继承家业。在父亲离世、母亲投奔妹妹生活后,蛤蟆迷失了自我,陷入了抑郁中。纵使他犯过错有过不光彩的经历,在他那座豪华庄园的映衬下,蛤蟆先生的标签符号依然耀眼。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你我,无需被自我锁定,更不要因为一些伦理上的符号把身段放的那么高,身段越高,朋友越少,我们的孩子会越孤单。其实当抑郁来临的时候,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都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不被理解,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拉我们一把,哪怕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不经意的鼓励,或许我们都会看到这个世界的光。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约为1/10,青少年有14.8%,其中4%存在重度抑郁风险。数字触目惊心,抑郁成为一个社会病点,如何治愈成为重要的课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心理疗愈读物,他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该书讲述抑郁症病人“蛤蟆先生”通过向“苍鹭咨询师”咨询,重新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咨询的过程,就像一次次的心理剖析,从一开始渴望英雄将我们拉出绝境到后来发现英雄只能是自己,这个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当我们尽力使自己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好。
读这本书,我们会跟随蛤蟆先生成长、改变,逐渐了解接受自己的情感,做一个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真正能够治愈自己的人,还是自己。
荐书人:李 娜,滕州市政协委员,善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