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善读书
书香政协|杨列敏 精品好书推荐
时间:2023-03-30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

杨列敏

刘瑜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民主化、新兴民主国家、美国政治等,讲授课程包括比较政治学、比较民主转型、美国政治等。著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送你一颗子弹》等。
从作者的头衔我们就知道,这是一本政治学的入门书籍,脱胎于刘瑜老师的付费音频课程《比较政治学30讲》。

为什么要学一点政治学?因为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所有人命运的源头。刘瑜老师在这本书的前言中举了个例子:水手在大海上航行,努力练习航海技术,掌握气象地理知识,但其实航行成败的关键并非是水手的智识,而是大海的“脾气”。波涛汹涌,水手无处可逃,风平浪静才有可能岁月静好。政治就是主宰着所有人命运的大海,是我们必须要穿越的狂风暴雨。不懂政治学就没有办法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大海。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国家能力从何而来?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统一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一句话:“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他强调了政治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政治的局限性。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首先,俾斯麦用一句话“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在强调政治的力量的同时,也表达了它的局限性。政治并非只是等着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本身也可以成为塑造整个社会的根本力量。想想20年前后的委内瑞拉,想想朝鲜与韩国,政治的力量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但政治也并非万能的魔法,政治仍在社会之中,相似的政治理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北欧的瑞典、丹麦和芬兰,都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委内瑞拉也是民主社会主义。前者被全球视为治理的典范,而后者却带来了国家的崩溃。所以,相似的政治理念去到不同的环境中,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实,“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我们在研究政治的时候,同时也要看到其它的社会因素发挥的作用。这就是刘瑜老师所说的“政治在社会中”。我们确实没办法拿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政治配方,但是我们学习政治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在差异中寻找到一些规律。世界本身是复杂的,但它并不是随机的,是有迹可循的,而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当然也是如此。
其次,学习比较政治学的关键,是拥有一种比较的视野,把形形色色的国家都纳入其中。梁文道推荐说:每当我们谈论国际问题的时候,难免要说到别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比较,看看除了我们现在的做法之外,还没有没别的办法与出路。政治绝不是一条横在眼前的死路,人类现行的所有政治制度都是在历史中出现、形成和演变而来,所有的思想与制度都还有再延伸和变化的空间。而这些延伸与变化都是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到的。《可能性的艺术》这本书,就是要把形形色色的国家纳入我们的视野,建立一个尽可能丰富完整参照系,以此定位和理解各国的政治制度,最后从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这便是我们学习是比较政治学的目的。
最后,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有两个核心维度,一个是民主问责,另一个是国家能力,缺一不可。打个比方,国家能力就像是一个政体的发动机,而民主问责就是政体的方向盘。如果没有好的发动机,车子根本跑不起来,但如果只有发动机没有方向盘,最后一定是车毁人亡。我们想象一下,民主问责作为横轴,国家能力作为纵轴,比较政治的坐标系就出现了。有的国家处于第一象限,很民主,国家能力都很强,像是丹麦。有的国家处于第二象限,国家能力很强,但是民主问责不足,比如俄罗斯。有的国家处于第三象限,已经很民主了,但是国家能力较弱,像是印度。而布隆迪这样的自然就是处于第四象限。我们看看脑海中的这张比较政治的坐标图,政治不像经济发展那样是线性的,他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展开的。
历史告诉人类,只有竭力的远望才能破除浩瀚的偏见。而我们也须在浩瀚的可能性中了解自身。

荐书人:杨列敏,滕州市政协委员,滕州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