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张纯峰
对于《素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提起大名鼎鼎的汉相张良,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相传张良之所以能名载史册、百世流芳,靠的就是这部《素书》,这其中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典故。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初汉三杰”。他原本是韩国人,后韩为秦所灭。年轻时本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侠士,公元前218年,他组织人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但没能成功,被迫隐居躲避。张良流浪到下邳,意外遇到了一位老人,这就是黄石公。这位老人故意将鞋抛在桥下,让张良捡鞋又替他穿鞋,最后认定“孺子可教矣”,遂将一卷书传给了他,并告之“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相传这本书就是《素书》。
《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变成了一位足智多谋的王者之师。在楚汉相争的复杂局面里,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化险为夷,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开创了大汉王朝。更为可贵的是,他凭借书中的智慧,在功成名就之后,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旋涡,洒脱安逸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一本书点醒了一个普通人,这个人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就是传世奇书《素书》的巨大威力。一个“素”字道出了《素书》的特点。“素”有“本来”“质朴”之意。顾名思义,《素书》是一本传达质朴道理的书。的确,《素书》原文并不长,仅有一千余字,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语录”。在如此短的篇幅之内,完整地表达了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可谓博大精深。《素书》原文分六章,以“道、德、仁、义、礼”贯穿始终,强调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想成就事业,都必须身兼五者而不可缺一。在为人处世方面,《素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和技巧,强调处世必须顺应天理。同时《素书》还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人伦社会中,为人、处世、居官都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
该书为原典作了通俗易懂的译文,集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为一体,读完顿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全面而深入地感悟到了这部传世奇书中的智慧。
荐书人:张纯峰,滕州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