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善读书
【书香政协】张 静|悦读分享
时间:2022-10-13

《心安即是归处》


张静


《心安即是归处》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作品集,是“季羡林的百年生命智慧”,是一个耋耄老人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穿越过世间的人情冷暖、生命的跌宕起伏后,用质朴、温暖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季羡林,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共八个章节。


一、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二、有福读书,可慰平生。“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因而书也就必须读下去。”


三、纵浪大化,不忧不惧。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不完美才是人生”;接受“不完美”结果的前提是,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换来的只会是对结果不公的质疑亦或是失去冷静的无休止的抱怨。


四、行于天地,再遇自己。季老分享了他的一些旅途轶事,详细记录了他敢于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勇于不断突破自己的丰富人生阅历。很多尝试,包括我们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似当时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可能或占用甚至会失去一些,但是带给我们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都已沉淀在我们的气质和言谈中,终会在我们的未来获得回响。


五、当下即是生活。季老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细腻的笔触,记录下生活点滴的美好,在他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都少不了对于自然生命的关注,花花草草、莺莺燕燕,这些个寻常的生命在他的眼中和笔下,都有着不太寻常的意义和美好。用眼睛看、用心去体会生活美好的能力才是我们面对一切该有的态度。


六、灵魂独立,不畏孤寂。季老以四句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作为座右铭,要处理好人生在世的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在矛盾的关系。


七、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季老对于死亡“既然非走不行,哭又有什么意义呢?反不如笑着走更使自己洒脱、满意、愉快”的态度。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夭不同,但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


八、我的人生信条:真实。季老对于做真实的自己”我是认识自己的,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所谈的皆是跟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他通透、朴实、纯粹、平淡,一生不为外物所扰,遵从己心,寂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独,因心有归处,而淡定从容;因无畏无惧,而潇洒自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跟着先生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荐书人:张静,滕州市政协委员,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学生工作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