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滕县保卫战”英烈
共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新篇章
——重读《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
顾 栋
今年七月七日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也是开始全面抗战85周年。从上到下均隆重纪念,这又让我拿起了一本记不清读了多少遍的书《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以下简称《悲壮之役》)。
《悲壮之役》是由滕州政协编辑的一本关于“滕县抗日保卫战”的资料合辑,出版于1992年,其收集的文章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有国民政府要员的题词,有指挥官的回忆录的节选,有参战部队的战斗详报,有战地记者的战后采访,有参战老兵的倾情回忆,也有战役亲历者后人的纪念文章等。
《悲壮之役》向我们讲述了1938年的春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一场悲壮惨烈惊天地泣鬼神的滕县保卫战。以王铭章将军为代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以寡敌众,以弱敌强,以数以千计生命的重大牺牲,完成了阻敌、守城的重大任务。第四十一军代军长、122师中将师长王铭章将军以下3000官兵为国家民族在古滕大地洒尽最后一滴热血。这是一次以少战多、以弱战强的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最悲壮的战役之一,更是我国军队和滕县各界人民用爱国精神与血肉之躯谱写的一首最响亮最雄壮的英雄赞歌。“此役一出,全国振奋,各界跃跃欲试,决心抗日,影响所及,贯穿于以后的整个抗日战争。”
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是台儿庄大战前最光辉的序幕战!”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为王铭章将军题写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悲壮之役》让我们从“滕县保卫战”参战将士身上读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那是卫国抗日、壮士出川的爱国精神;对强敌、攻守兼备的亮剑精神;浴血奋战、誓死守城的牺牲精神;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大局精神;军民深情、一致抗战的团结精神;造福桑梓、心系未来的奉献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走过严寒冬天,走过峥嵘岁月,《悲壮之役》时刻鞭策着我们,要沿着抗战先辈的足迹,继承和弘扬先辈的不朽精神,从中汲取澎湃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之中。心怀祖国,肩负使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努力奋斗新时代,共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新篇章!
作者:顾栋,滕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党员,滕东中学教师